南昌附近200块钱的爱情,周边200元的情感故事
站台边的约定
火车站出口的台阶上,小陈搓着手哈出一口白气。他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转账记录发呆——200块,这是他在南昌县工地上搬叁天砖头的工钱。远处传来碍783次列车进站的汽笛声,他急忙把皱巴巴的钞票塞进裤兜,踮起脚在涌出的人潮里寻找那个扎马尾的姑娘。
“这儿呢!”小雅挥动着编织袋,袋子里装着从老家带来的腊肉和糍粑。两人在工地旁的拉面馆相识,她在那家店当服务员。小陈记得有次她端面时烫红了手,他赶紧跑去药店买烫伤膏,花了18块钱,那是他半个月的烟钱。
老板把电扇开到最大档,头顶的吊扇嗡嗡转着。“等攒够五万块,咱们就回你老家开小吃店。”小陈把200块钱对折两次,塞进小雅围裙口袋。她低头搅动着锅里浮起的油花,蒸汽熏得睫毛湿漉漉的。
这样的200块钱的爱情,在南昌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并不少见。劳务市场旁边的出租屋里,老刘把叁张钞票压在枕头底下。他媳妇在制衣厂踩缝纫机,每周末回来一次。上次她带回件打折的羽绒服,标签上赫然写着“199元”。
“你这人...”老刘捏着衣服厚度,眼眶有些发烫。媳妇满手都是创可贴,却笑着说组长夸她锁边最快。他们在被炉边分食着炒粉,电视里放着十年前的电视剧,而这200元的情感故事,比任何剧情都来得真实。
洪城大市场的夜市亮起灯火时,小娜正在清点今天收到的零钱。五个二十的、十个十块的,刚好200元。她想起昨天那个大学生,在摊前徘徊了很久,最终买走最便宜的银项链。
“送人的?”她随口问。年轻人红着脸点头,说女朋友在瑶湖校区读书。小娜偷偷往包装袋里多放了 pair 耳钉,就像当年她收到的那对——同样是在地摊上买的,同样带着笨拙的真心。
这些发生在南昌附近的爱情,或许没有鲜花与烛光,但菜市场带回的西瓜、加班后留着的剩菜、共享的电动车后座,都成了200块钱的情感故事里最闪亮的注脚。就像此刻小陈牵着小雅走过天桥,桥下驶过的火车正载着更多相似的故事,轰隆隆驶向温暖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