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海选场子,临沧海观景台
站在观景台的木栈道上,海风迎面扑来,带着咸腥的气息。朋友指着远处几块礁石说:“你看那边,像不像天然的舞台?每逢初一十五大潮,海浪拍打着礁石,那场面比什么舞台效果都震撼。”
我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碧波荡漾间,几块黝黑的礁石若隐若现。这时有位当地老人正好经过,听到我们的对话,乐呵呵地插话:“这地方啊,老一辈都管它叫龙王戏台。古时候渔民出海前,都会在这儿祭拜,求个平安。”?
选场子的门道
朋友是搞户外演出的,对这临沧海选场子的事格外上心。他拉着我在观景台上来回踱步,时不时停下脚步,用手比划着:“你看,这里视野开阔,背靠山峦,面朝大海,是个天然的聚音场。最重要的是,不同时辰来,景致完全不同。”
清晨时分,海面上还飘着薄雾,太阳从东边升起,把整个观景台染成金色。到了正午,海水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晃得人睁不开眼。傍晚又是另一番景象,落日余晖把海天相接处染成橘红色,美得让人说不出话。
“选场子不能光看风景,”朋友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还得考虑实际。这里的土质坚实,排水好,就算下过雨,场地也不会泥泞。而且你们看,”他指着不远处的一条小路,“交通也方便,设备运输不是问题。”
观景台的前世今生
那位热心的老人还没走,坐在不远处的石凳上抽着烟斗。听到我们讨论得热闹,又忍不住开口:“这观景台啊,五十年前就是块光秃秃的礁石。后来附近村民自发修了条小路,渐渐成了看海的好去处。”
“叁年前政府才出资修建了现在的木栈道和护栏。”老人眯着眼睛,回忆着这里的变化,“但不管怎么变,站在这儿看海的感觉从来没变过。你们年轻人现在管这叫观景台,我们那会儿啊,就叫它望海崖。”
我靠在栏杆上,感受着海风的抚摸。确实,不管名字怎么变,站在这里眺望沧海时的心境始终如一。远处海鸥盘旋,近处浪花轻涌,时间仿佛在这一刻慢了下来。
朋友已经掏出本子,认真地记着什么。他时而抬头远眺,时而低头写画,完全沉浸在他的临沧海选场子大业中。“要是能在这儿办一场音乐会,”他喃喃自语,“海浪声就是最自然的伴奏。”
夕阳渐渐西沉,海面上的金光慢慢褪去,换成深蓝色的调子。观景台上的游人也渐渐少了,只剩下我们几个还舍不得离开。老人起身拍了拍裤子,临走前又说了一句:“选场子是门学问,但更重要的是懂得欣赏。再好的场地,要是没有懂它的人,也是白搭。”
这句话让我想了很久。确实,无论是临沧海选场子还是临沧海观景台,最重要的或许是那份与自然共鸣的心情。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每一处风景都可能成为最美的舞台。
朋友合上本子,脸上带着满意的笑容。看来他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场地。海风渐渐大了,吹得衣衫猎猎作响。远处的灯塔开始闪烁,像在为我们送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