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火车站对面的小巷子,邻近的小巷标题
每次从徐州火车站出来,目光总会被对面那片迷宫般的小巷吸引。说是小巷,其实更像是个独立的小世界,与身后现代化的车站形成了奇妙的对比。拖着行李穿过马路,仿佛一步就跨进了另一个时空。
巷口那家修鞋铺的王师傅,我认识他快十年了。每次路过,他总坐在那张磨得发亮的小马扎上,手里不停忙活着。“今天又要出远门啊?”他抬头看见我的行李箱,眼睛里带着笑意。这条巷子里的人都这样,记性好,又爱搭话。
巷子里的烟火人生
再往里走,香味就飘过来了。李阿姨的煎饼摊前总是排着叁五个人,她手法娴熟,面糊在铁板上一转就是一个圆。“多加个蛋?”她记得每个老顾客的口味。旁边的五金店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陈老板在修理什么东西,店里的工具挂得满满当当,却自有章法。
说实话,这条巷子看起来确实有些旧了。墙皮斑驳的地方露出里面的砖块,电线在头顶交错,晾衣绳上挂着各色衣物。可奇怪的是,这种“旧”并不让人觉得破败,反而有种说不出的温暖。或许是因为这里的一切都带着生活的痕迹,真实得让人心安。
巷子深处有家旧书店,老板是个戴老花镜的大爷。店里堆满了书,走路都要侧着身子。他说这些书都是“有缘人才会找到”,这话听着玄乎,但我在他那确实淘到过几本绝版的好书。
新旧交织的风景
这几年,巷子也在悄悄变化。几家新开的奶茶店亮闪闪的,年轻人在里面说笑。有趣的是,这些新店并没有破坏原来的味道,反而让巷子更丰富了。傍晚时分,下班的人和放学的孩子让巷子热闹起来,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
住在巷尾的刘奶奶常说,她在这住了六十多年,闭上眼睛都能走到巷口。她说以前巷子没这么宽,后来拓宽了一次,但邻里之间的关系一点没变。“谁家包了饺子,左邻右舍都能尝到。”她说这话时,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我特别喜欢雨天来这里。雨水顺着屋檐滴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水花。这时候巷子里格外安静,只能听见雨声和偶尔传来的电视声。撑着伞慢慢走,仿佛时间都慢了下来。
说真的,每次要离开徐州时,我都会特意来这条巷子走走。它不像那些装修精美的商业街,没有刻意的包装,却有着最真实的生活模样。在这里站一会儿,心里就会变得特别踏实。
或许这就是我总惦记着这条巷子的原因吧。它就在火车站对面,离现代化的交通枢纽这么近,却固执地保留着自己的节奏。来来往往的旅客行色匆匆,而这里的人们依然不紧不慢地过着日子,仿佛在提醒着我们——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