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寻找卖学生的小妙招,荔浦学生销售技巧分享
最近和荔浦几位做学生用品生意的家长聊天,发现大家都有同样的烦恼——明明产物不错,可就是很难打动学生群体。有位卖文具的李姐跟我说:“现在学生眼光可挑了,普通推销根本入不了他们的眼。”这话让我琢磨了好久,是不是我们该换个思路来找找卖学生的小妙招?
说起来,学生这个群体确实特殊。他们零花钱有限,但又追求新鲜感;重视实用,可更在意颜值和社交属性。记得去年开学季,有个荔浦的文具店在店里摆了张长桌,专门让学生免费试用新到的文创产物。结果你猜怎么着?不出半个月,那批货就卖断了。这让我突然意识到,让学生先体验再购买,真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让学生成为你的“自来水”
现在的年轻人,特别相信同龄人的推荐。我认识一个荔浦的商家,经常在周末组织手账分享会,邀请学生来交流使用心得。慢慢地,这些参与者都成了他的忠实顾客,还会主动带同学来买。这种口碑传播比任何广告都管用,毕竟同龄人之间的安利,学生更容易买账。
说到荔浦学生销售技巧,线上线下结合很重要。现在哪个学生不刷短视频?但光拍产物介绍可不行。有个卖书包的老板很有意思,他让女儿和同学拍了个“书包的一天”短剧,展示书包在不同场景的使用情况。视频里没刻意推销,就是真实的使用记录,结果咨询量翻了好几倍。
定价策略也得花心思。学生手头不宽裕,但凑单购买很常见。比如设置“同桌套装”、“宿舍团购价”,往往能带动整体销量。上次在荔浦中学门口看到个卖文具的摊位,推出“买叁送一”活动,送的不是本子文具,而是当下流行的明星卡片。就这一个小改动,摊位前立马排起了长队。
其实啊,想要打开学生市场,关键是要懂他们的心思。与其硬邦邦地推销,不如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发现产物的价值。就像前面提到的体验区、分享会,都是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喜欢上产物的好办法。
还有个小细节值得注意,现在学生对个性定制特别感兴趣。比如在笔袋上绣名字,在笔记本封面设计专属图案。这些增值服务成本不高,却能让普通商品变得独一无二。荔浦有家打印店就靠这个打开了学生市场,现在生意红火得很。
说到底,卖学生产物不能急功近利。有时候看似绕了远路的方法,反而能走得更稳当。建立信任需要时间,但一旦获得了学生群体的认可,他们可是最忠实的顾客。就像那个组织手账分享会的商家,现在店里根本不用搞促销,学生们自动就会找上门来。
做学生生意,最重要的是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多听听他们在聊什么,关注最近流行什么,甚至偶尔刷刷他们爱看的视频平台。这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举动,往往能带来最接地气的销售灵感。
每次路过荔浦的学校,看到那些充满活力的学生,我都会想:或许最好的销售方法,就是真诚地为他们提供需要的东西。当你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时,那些困扰已久的销售难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