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那里有站小巷的,兰溪有车站旁的小巷

发布时间:2025-11-05 04:04:05 来源:原创内容

站台尽头的小巷

兰溪那里有站小巷的,这句话像句接头暗号,在老兰溪人之间口耳相传。你若在车站附近,向摇着蒲扇纳凉的老伯打听,他多半会眯起眼,用蒲扇柄指向一个不起眼的拐角:“喏,拐进去就是。”

我说的这条小巷,就紧挨着兰溪的老车站。说它“站小巷”,实在是贴切。它不像城市里那些宽阔的马路,更像是车站这个健谈者嘴边一句轻声的耳语,一不小心就被轰鸣的车轮声盖过去了。巷口窄窄的,两旁的墙壁被岁月染成了斑驳的灰黄色,墙头还有几株狗尾巴草在风里摇啊摇的。一脚踏进去,仿佛跨过了一道无形的界线,站台的喧嚣瞬间被隔绝在外,时间也跟着慢了下来。

巷子两边,是些老旧的民居,偶尔能遇见一两家开了几十年的铺子。比如那个永远飘着淡淡肥皂香气的杂货铺,老板娘坐在矮凳上,不紧不慢地缝补着衣物;还有那个剃头师傅,他的推子声嗡嗡的,和树上知了的鸣叫混在一起,成了巷子里独特的背景音。住在这里的人们,似乎都掌握着让生活慢下来的秘诀。他们坐在自家门口,摇着扇子,和路过相识半辈子的邻居拉几句家常,话题无非是今天的菜价,或是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大学。

巷子里的风声与饭香

我特别喜欢在黄昏时分走进这条兰溪有车站旁的小巷。那时候,夕阳的余晖斜斜地照进来,把整条巷子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色。家家户户的厨房开始热闹起来,煎炒烹炸的声音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饭菜的香气,那是实实在在的、带着锅气的家的味道。

你常常能看见,某户人家的老人,搬个小凳子坐在门前,慢悠悠地择着青菜,准备晚饭。他们的动作不慌不忙,手指在菜叶间翻动,像是在完成一件很重要的艺术品。有晚归的自行车铃声叮铃铃地响过,骑车的年轻人会放慢速度,小心地避开玩耍的孩童和散步的老人。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很近,近到能看清邻居家今晚炒的是什么菜,近到一句“吃过了吗”的问候,都充满了真诚的关切。

站台那边,或许刚有一列火车到站,传来一阵短暂而遥远的喧闹。但这声音传到小巷深处,已被过滤得柔和了许多,成了这里生活韵律的一部分,并不觉得刺耳,反而提醒着你,外面还有一个奔流不息的世界。而这个世界,与巷子里的宁静,仅仅一墙之隔。

有时我会想,这条兰溪那里有站小巷的,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或许不是什么风景名胜,也谈不上有多少历史价值。但它是一个容器,盛放着最普通、也最鲜活的人间烟火。它见证着人们的出生、成长、衰老,听着他们的欢笑与叹息。那些被摩天大楼和玻璃幕墙不断推高的城市梦想,在这里,被拉回到了生活最本真的地面。

如今,兰溪的车站也许翻新了,月台变得更现代化。但只要你愿意拐进那条站小巷,时光仿佛就愿意为你停留片刻。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光滑,墙角覆着湿润的青苔,偶尔有猫轻巧地掠过。这里的一切,都在用一种极其缓慢的语调,讲述着一个对于安宁的故事。下次你若路过兰溪,不妨也去找找看,听听这条小巷自己的低语。它就在那里,不声不响,却承载了一方水土最深沉的温度。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