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揭阳学生50元一小时陪小孩
一个寻常午后看到的帖子
前几天刷手机,无意中在本地一个论坛里看到一条帖子,标题写着:“揭阳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我心里咯噔一下,这标题乍一看,还真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误会。点进去仔细一瞧,才发现原来是一位初中生同学,想利用课余时间,用每小时50元的费用,帮忙照看或者辅导小孩子。咳,这标题起的,差点让我想岔了。
这事儿吧,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我盯着屏幕琢磨了好一会儿。一个初中生,估摸着也就十叁四岁的年纪,怎么就想到用这种方式来接触社会呢?是零花钱不够用,还是单纯想找点事情做,锻炼一下自己?50块钱一小时,对于帮邻居看看孩子或者辅导低年级学生作业来说,这个定价还挺有意思的。你说它高吧,比起外面的专业家教确实不算高;你说它低吧,对一个月可能只有几百块零花钱的初中生来说,这收入又挺可观。
我试着站在家长的角度想了想。如果我是一个孩子的家长,看到“揭阳学生50元一小时陪小孩”这样的信息,我会动心吗?嗯……可能会有点犹豫。一方面觉得这孩子挺有想法,胆子也大,知道用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去创造价值,这份主动性是难得的。但另一方面,又会忍不住担心,一个半大的孩子,能照顾好更小的孩子吗?责任心够不够?耐心又怎么样呢?安全问题可是头等大事啊。
不过话说回来,我们小时候,不也常被爸妈托付给邻居家的哥哥姐姐照看一会儿嘛。那时候好像没这么多顾虑,街坊邻里都知根知底的。现在社会是进步了,联系方式也方便了,但人与人之间的这种信任感,好像反而变得有些小心翼翼了。这个初中生的帖子,像一面小镜子,照出了我们现在处事的一些变化。
这个“揭阳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的现象,背后其实反映了不少东西。现在的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多,脑子也活络。他们可能很早就开始思考怎么实现自己的一点小价值,不仅仅局限于书本和学习。这种渴望被认可、渴望独立的心态,我觉得是应该被理解的。当然啦,前提是必须在保证安全和学业的基础上。
我在想,如果这件事是真的,而且这个孩子是经过父母同意、以一种健康的心态去做的,那这未尝不是一次很好的社会实践。他或她需要学会怎么和家长沟通,怎么和小孩子相处,怎么管理自己挣来的钱。这些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或许比那每小时50元本身更有分量。这比单纯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要有意义得多。
当然啦,理想很丰满,现实也需要多留心。无论是发布信息的同学,还是有意向的家长,最好都能当面沟通清楚,明确各自的责任和期望。比如具体是做什么,是在对方家里还是公共场合,时间怎么安排。把细节谈好了,才能避免后续的麻烦,让这件好事真正变得好起来。
翻过那条帖子,我心里倒是有点感慨。我们总觉得现在的孩子还小,需要被保护在象牙塔里。但也许他们比我们想象中更渴望接触外面的世界,更想用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和体验。“揭阳学生50元一小时陪小孩”,这不仅仅是一条简单的广告,更像是一颗年轻心灵对外界发出的小小信号。它在问:我可以吗?我愿意试试看。作为大人,我们或许可以少一点惯性思维的否定,多一点谨慎前提下的鼓励和引导。毕竟,谁不是从第一次的胆怯和尝试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