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湘品茶上课微信,临湘喝茶交流课堂微言
这几天总听茶友们提起,说现在想找个地方静心学点茶知识真不容易。要么是课程太专业听得云里雾里,要么就是气氛太严肃让人浑身不自在。直到上周路过临湘,我才发现原来真有既能轻松交流又能学到真本事的好去处。
那天我刚从临湘老街的茶馆出来,手机忽然响起提示音。一位穿棉麻衫的茶艺师笑盈盈地递过二维码:“我们有个临湘品茶上课微信班,平时都在群里交流,明天正好有线下活动。”扫码进去才发现,这个群已经热闹了大半年——每天早上有人分享冲泡手法的小视频,午后常有茶友晒出自己收藏的老茶饼,到了晚上还有老师傅在线答疑。
茶杯里的临湘味道
第二次去参加线下活动时,正赶上雨季。青石板路上泛着水光,茶室窗棂外细雨如丝。负责教学的陈师傅正在演示如何辨别临湘本地茶的特色:“别看咱们这的茶叶外形粗犷,可热水一冲,那股山野花香就藏不住了。”他边说边将茶汤分入白瓷杯,琥珀色的茶汤在灯下漾着温润的光。
坐在我旁边的李姐是群里的活跃分子,她悄悄告诉我:“这个临湘喝茶交流课堂最难得的是不摆架子。上次我带了个九块九的玻璃杯来,老师还夸这杯子最能看出汤色呢。”确实,这里既能看到价值不菲的紫砂壶,也能见到普通的陶瓷杯,但从来没人比较这些——大家的注意力都在那片茶叶带来的滋味上。
最近群里在讨论春茶上市,消息提示音从早响到晚。有人问该选哪家茶农的毛尖,马上就有叁五个人晒出自己往年购买的茶叶照片;有人纠结水温控制,当即就有老师傅发来语音详细解说。这种随时能提问、随时能得到回应的氛围,让很多刚开始接触茶的新人很快找到了门道。
记得上个月新来的小张在群里怯生生地问:“用盖碗总是烫手怎么办?”没想到陈师傅直接开了个十分钟的直播,从拿捏手势到注水角度,手把手地重新教了一遍。现在小张不仅克服了怕烫的心理,还迷上了收集各种材质的盖碗,前天还在群里晒她新淘的龙泉青瓷盖碗呢。
其实细想起来,这个看似普通的微信群,倒成了连接茶人与爱好者的奇妙纽带。它既保留了传统茶艺的精髓,又用现代人习惯的方式消解了距离感。就像那天傍晚,我看着窗外渐渐亮起的灯火,手机里正传来茶友们讨论今晚该泡什么茶的声音,忽然觉得这种随时随地都能回归茶香的生活,或许才是茶道最本真的模样。
雨后的临湘飘着淡淡的茶香,老街转角那家茶室的灯光还亮着。几位刚下班的茶友正陆续赶来,准备参加今晚的品鉴活动。而我的手机屏幕上,临湘品茶上课微信群里又跳出新消息——这次是远在广东的茶友晒出了他按群里学的方法冲泡的临湘红茶,照片里橙红明亮的汤色,隔着屏幕都能闻到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