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品茶课程工作室,洪湖茶艺研习工坊

发布时间:2025-11-04 13:31:13 来源:原创内容

每次路过洪湖品茶课程工作室那扇古朴的木门,总会闻到空气中飘着的茶香,像是老友的呼唤。今天终于推门进去,发现这里和我想象中不太一样——没有严肃的课堂,倒像是走进了朋友家的茶室。

穿着棉麻裙子的茶艺师正在烫杯子,热水冲在紫砂壶上腾起白雾。“来得正好,水温刚合适。”她自然得像在招呼邻居。案几上摆着叁只不同窑变的建盏,在灯光下泛着细碎的光。

茶香里的慢时光

洪湖茶艺研习工坊的特别之处,大概就在于这份不着急。在这里学到的第一课,是等待水烧开时那份安静的期待。看着茶叶在杯中舒展,突然明白了什么叫“活在当下”。

记得第一次练习冲泡铁观音,手腕总是太用力。老师轻轻托住我的手说:“茶汤也有性格,你紧张,它就涩。”果然,放松下来后,那泡茶意外地甘润。这种体验,恐怕只有在这样专注的环境里才能获得。

工作室的架子上摆着各地收来的茶叶,每罐都贴着手写标签。最有趣的是对比品鉴环节,同一款普洱,用不同水泡出的滋味竟然差那么多。矿泉水清甜,山泉水醇厚,自来水则带着若有若无的涩感。

茶席上的人生课

来上课的人形形色色——有想开茶馆的年轻人,有减压的白领,还有退休的教师。但坐在茶席前,大家都变成了认真摆弄茶具的学生。上周有位做滨罢的小伙子说,他现在养成了习惯,每晚都要给自己泡壶茶,“调试代码前先调试心情”。

洪湖品茶课程工作室最打动我的,是那些茶香之外的收获。比如如何通过奉茶表达尊重,怎样从茶汤颜色判断火候。这些细微的感知能力,不知不觉就带到了日常生活中。

茶艺老师有个比喻很妙:“泡茶就像交朋友,急不得,也慢不得。”确实,水温差一度,时间差一秒,呈现的滋味就完全不同。这种微妙的平衡,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把握。

最近在学茶席插花,发现这和泡茶竟是相通的。都要留白,都要顺应物性。芍药要展现她的雍容,翠竹要突出他的清瘦,强求反而失了大然。

窗外梧桐叶飘落时,我们正在品鉴秋茶。金黄的叶片在盖碗里起伏,茶汤透着蜜香。有人说起明年想在阳台种茶花的计划,老师笑着递过一包肥料:“先学好浇水,别急着看花。”

离开时带了包工作室自焙的乌龙,茶罐上依旧贴着那张熟悉的手写标签。今晚准备按老师教的方法,用新买的急须袋慢慢沏来喝。或许该邀两位朋友,在茶香里分享这个秋天的故事。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