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学生品茶工作室,学子茶艺交流空间

发布时间:2025-11-03 08:32:19 来源:原创内容

七台河这座小城,冬天的雪花总是来得特别早。就在市图书馆后街那栋灰白色居民楼里,藏着个挺特别的地方——推开叁楼那扇贴着茶叶剪纸的玻璃门,仿佛瞬间从北方的寒冬踏入了江南的春日。

屋主李老师原是高中语文教师,退休后把自家客厅改成了茶室。最初只是几个常来请教作文的学生在这里喝茶看书,不知不觉间,竟成了七台河学生品茶工作室的雏形。你说奇怪不奇怪?现在年轻人不都爱喝奶茶咖啡嘛,可偏偏是这个满是茶香的小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学生。

茶香里的另一种校园生活

每周五放学后,茶室里总是格外热闹。穿校服的学生叁叁两两围坐在原木茶桌旁,桌上摆着李老师收藏的各种茶具。有个高叁的女生小声跟我说:“在这儿待上一小时,比在教室里趴着睡觉解乏多了。”她刚刚完成一场茶艺表演,动作还有些生涩,但眼神特别专注。

其实刚开始,很多学生连绿茶红茶都分不清。现在呢?他们不仅能品出不同茶汤的细微差别,还自发组成了学子茶艺交流空间。上个月,几个大学生甚至带着自家产的蓝靛果来这里,和同学们一起研究怎么用本地特产制作创意茶饮。

墙角那个书架很有意思,上面既有《茶经》这样的古典,也有学生们自制的茶文化手账。翻看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能感受到他们是真的爱上了这片叶子背后的故事。

李老师泡茶时喜欢讲些有趣的典故,但他从不照本宣科。记得有次他指着茶汤说:“你们看,这颜色像不像咱们牡丹江的晚霞?”就这么简单一句话,让在座的学生都端起茶杯仔细端详起来。这种不经意的点拨,反而比正经上课更让人记住。

茶室里的悄悄变化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隔壁职业高中的小军。他原本性格内向,第一次来茶室时紧张得手抖,差点把盖碗打翻。可谁能想到,半年后的茶艺展示会上,他居然能从容地向来宾介绍工夫茶的十二道工序。他妈妈后来专门来感谢,说孩子在这里找到了课堂上从未有过的自信。

现在的七台河学生品茶工作室,已经不止是喝茶的地方了。学生们在这里讨论功课,分享心事,偶尔也会为某个茶道细节争得面红耳赤。有回我听见两个学生在辩论:用玻璃杯泡龙井到底算不算失礼?这种较真儿的劲儿,反倒显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真。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茶室会特意准备安神的菊花普洱。有个复读生告诉我,每次模考前过来坐坐,闻到熟悉的茶香,心里就踏实不少。他说这间屋子有种神奇的力量,能让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

转眼这个工作室已经走过了叁个年头。看着那些年轻的面孔在茶香中渐渐褪去青涩,忽然觉得,或许文化的传承就是这样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刻意说教,只要给他们一个温暖的空间,美好的事物自会找到愿意拥抱它的心灵。

窗外又飘起了雪花,屋内的水壶正咕嘟咕嘟冒着热气。几个新生怯生生地站在门口张望,李老师笑着招呼他们进来。新的故事,又要开始了。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