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50元一次女农民工哪里找,附近临时工女工联系方式
这两天老有人打听常宁50元一次女农民工哪里找的事儿,我听着就觉得心里挺不是滋味。这话头得从我们小区门口的劳务市场说起。
每天天蒙蒙亮,建设路口那棵老槐树下就聚满了人。男的女的都有,大多四五十岁年纪,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手里拎着安全帽。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临时工。有个大姐跟我说,她每天早上四点就从村里走山路出来,就为了赶上六点的招工。
说到临时工女工联系方式这个事,其实根本用不着特意去找。你要是清晨路过劳务市场,就能看见她们叁叁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在翻看手机,有的在啃着馒头。她们中间流传着几个微信群,工头会在群里发招工信息。但这样的群很不稳定,有时候干完一天活,第二天群就解散了。
我认识一位姓周的大姐,她跟我说起过一次接活的经历。那是个刮大风的早上,有个包工头开车过来,说要五个女工去工地搬建材,一天正好五十块钱。周大姐和四个姐妹挤上面包车,到了地方才发现是要把钢管从一楼扛到十二楼。那天下工后,她的肩膀磨破了皮,回家连筷子都拿不稳。
说说这五十块钱的来历
为啥偏偏是五十这个数呢?我问过好几个老师傅。他们说这价钱是这些年慢慢形成的,刚开始只有叁十,后来涨到四十,最近两年才到五十。可物价涨得比工价快多了,五十块钱现在也就买叁斤猪肉,或者给孩子的辅导书交个零头。
王婶在劳务市场等了整整叁天没接到活,最后还是跟着个不认识的小老板去了郊区。那地方偏得连公交车都不通,干的活是给新盖的商品房清理建筑垃圾。她说那房子真气派,大理石地面亮得能照见人影,可她们干完活连口干净水都没喝上。
现在找工作的方式也在变。有些年轻点的女工开始学着用手机软件,但她们大多只会最简单的操作。碰到要填身份证、绑银行卡的就犯难,生怕被骗。有次李阿姨好不容易在软件上接了单,到了地方却发现地址是假的,白白搭了二十块车费。
其实要找她们,除了劳务市场,还有个地方——建材城周边的快餐店。中午十一点到一点,你会看见很多穿着沾着油漆点子的女工在那儿吃面。十块钱一碗的牛肉面,她们舍得加个鸡蛋就算改善生活了。边吃边盯着手机,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招工电话。
张姐跟我说过最心酸的事。有回她女儿学校要开家长会,正好那天有个长期工的面试机会。她犹豫了很久,最后还是去了面试。晚上回家看见女儿藏在枕头底下的画,画的是“妈妈的背影”,她躲在卫生间里哭了半小时。
这些天我常想,咱们城市里这么多高楼大厦,哪一栋没留下她们的手印呢?可她们就像影子一样,楼盖好了,她们也就消失了。下次你要是路过建筑工地,或许能看见她们正在架子上绑钢筋,或者蹲在路边吃盒饭。她们的劳动,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