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品茶教室工作坊,河源茶艺学习体验坊

发布时间:2025-11-03 09:34:52 来源:原创内容

茶香袅袅,隔着木窗都能闻到那股子清雅。走进河源品茶教室工作坊,像是突然从车水马龙的城市掉进了另一个世界——白瓷茶具在暖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紫砂壶里正焖着当季新茶,光是闻着就让人不自觉放慢呼吸。

穿棉麻裙子的茶艺师小婉正在教大家温杯烫盏。她手指轻轻捏着茶夹,边说边示范:“咱们河源本地的仙湖茶呀,最怕闷过头。水烧到鱼眼泡就行,太滚烫的水反而把茶魂给吓跑啦。”坐在我对面的李姐是第叁次来,已经能熟练地用茶拨往壶里投茶,嘴里还念叨着“茶不过满,七分敬人叁分留余”,那专注劲儿比对待工作报表还认真。

在茶香里找到慢下来的勇气

其实最初来河源茶艺学习体验坊,纯粹是想找个地方躲清静。没想到握着那把小小的西施壶,手指贴上去温热温热的,注水时看着茶叶在壶里舒展开,突然就懂了什么叫“活在当下”。

小婉总说,茶这东西最实在。“你用心待它,它就回馈你满口甘醇;要是心急火燎地牛饮,再好的茶喝起来也是苦的。”上周来的陈先生刚开始特别有意思,手机搁在茶席上,隔两分钟就看一眼。后来小婉让他试试凤凰叁点头的斟茶手法,他手忙脚乱地控制水流,反而把手机忘在了一边。等那杯茶终于斟好,他自个儿先笑了:“原来专注做件事,比回微信有意思多了。”

我们常围坐在那张老榆木茶桌旁,看春茶在玻璃壶里起舞。芽头竖着浮沉,像小小的翠鸟在潜水。这时候小婉会讲起她爷爷的故事——老人家在桂山脚下守了半辈子茶园,至今仍坚持谷雨前手工采茶。“他说机器采的茶没有温度,就像用打印机写的家书,字再工整也缺了味道。”

现在越来越多人愿意在每个周末的午后,专门来这个藏在老巷里的河源品茶教室工作坊坐坐。有人学会了区分炒青、烘青的微妙差异,有人终于把家里的茶具配齐了,但更多人像我一样,在这里找到了让生活慢下来的方法。当茶汤从公道杯里倾泻而出,金黄透亮的色泽在白瓷杯里荡漾,那种满足感,比完成季度碍笔滨还让人踏实。

最近我们正在尝试调配适合夏天的冷泡茶。小婉从柜子里翻出她珍藏的兰花香单丛,配上新鲜的荔枝肉,装在玻璃瓶里冷藏六小时。开盖时那股清甜的花果香,把隔壁烘焙坊的客人都吸引过来了。这大概就是茶的魅力吧——它从来不是束之高阁的古董,而是能跟着季节变幻的生活艺术。

茶席上常听见这样的对话:“咦?这泡比上一泡甜。”“因为你现在心静了呀。”每当这时,小婉的眼睛就会弯成月牙。她最近在教我们欣赏叶底,那些经过多次冲泡的茶叶,在茶盘中舒展着原初的形态,脉络清晰得像掌纹。她说这是茶留给人们最后的礼物,让我们记住它曾经怎样在枝头迎着山风生长。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