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港初中生一小时50元约小孩,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招学童
最近在我们东港这边,家长群里悄悄流传着一条挺有意思的消息:有个初中生贴出广告,说是一小时50元能帮忙“约小孩”。刚开始看到这个说法,我还真愣了一下——这“约小孩”听着怪新鲜的,后来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帮着照看辅导小朋友。
这事让我想起上周在菜市场遇见邻居李大姐,她正拉着个小姑娘的手连声道谢。一问才知道,那姑娘就是贴广告的初中生之一。“我们家那个皮猴,以前写作业比登天还难,现在倒好,一到周五下午就催着我:‘妈妈快点,别让姐姐等急了!’”。李大姐边说边笑,眼角的皱纹都舒展开了。
50元背后的故事
我特意去找了这几个初中生聊了聊。带头的叫小雨,才上初二,说起话来却很有条理。“我们班好多同学都在做这个”,她掰着手指头算给我听,“周五放学早,周末又要上补习班,就趁这个空档接两单。既赚了零花钱,又能帮叔叔阿姨们分担点。”
说起来,这个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招学童的模式,还真挺巧妙的。比专业家教便宜一半不止,又比普通保姆懂怎么教孩子。有个五年级小男孩告诉我,他特别喜欢这些小老师:“他们讲的数学题特别好懂,还会教我玩魔方呢!”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赞成。小区里有位老教师就嘀咕:“半大孩子教半大孩子,能行吗?”但亲眼见过他们上课的家长倒是很支持。王先生家的双胞胎就是受益者:“以前请过大学生家教,讲得太深奥,孩子听不懂。这些初中生刚学过这些知识,反倒知道怎么讲最明白。”
我现在偶尔傍晚散步,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初中生背着书包,牵着小朋友的手,有说有笑地往家里走。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老长,那画面让人觉得,这50元花得真值。
有个细节特别打动我。上次看到小雨教孩子认字,那孩子写“明”字总是把日月写反。小雨也不急,从包里掏出个盒子:“你看,这是月亮,”她指着左半边,“这是太阳,”又指指右半边,“它们俩要是离得太远,天就亮不了啦。”那孩子咯咯笑着,一笔一划写对了。
当然啦,这种事关键还得看家长放不放心。我打听过,这些初中生接单前,都会让家长和自家父母先见个面。教的也都是他们擅长的科目,从来不接超出能力范围的活。有个家长说得实在:“反正孩子在跟前,我们都在家,随时能看着,出不了岔子。”
现在东港这边,学生家教一小时50元招学童已经成了不少家庭的首选。特别是期中期末考试前,这些初中生的小课堂排得那叫一个满。有个小朋友悄悄告诉我,他最喜欢小老师讲英语:“她发音可标准了,还会唱英文歌呢!”
眼看着这个自发的“小老师”队伍越来越壮大,我就在想啊,或许教育本来就该是这样——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而是像这样,大孩子牵着小孩子的手,一步一步往前走。这50元背后,买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那份难得的陪伴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