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快餐品茶工作室,池州休闲茶饮工作坊
池州这座小城的生活节奏啊,总是慢悠悠的。早上七点半,街角的早餐铺子还飘着油条的香气,而我已经推开了一家小店的门。门楣上挂着两块牌子——左边写着“池州快餐品茶工作室”,右边则是“池州休闲茶饮工作坊”。说真的,第一次路过时我还纳闷,这到底是吃饭的地方还是喝茶的地儿?
玻璃门上挂着个小铃铛,推门时叮铃铃响。老板正在柜台后擦拭茶具,头也不抬地说:“自己找位置坐,菜单在桌上。”这种随意劲儿反倒让人放松。我挑了个靠窗的位置,阳光正好斜斜地照在木桌的纹路上。
快与慢的奇妙融合
翻开菜单才发现挺有意思——左边一栏是各种简餐:卤肉饭、牛肉面、叁明治,右边一栏却是各类茶饮:凤凰单丛、正山小种、茉莉花茶。正琢磨着该怎么点,老板端着杯茶走过来:“先喝杯我们池州快餐品茶工作室的迎客茶,今天泡的是本地产的霄坑毛峰。”
茶汤清亮,入口有淡淡的兰花香。我忍不住问:“您这店到底算餐厅还是茶馆?”老板笑了,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你看啊,现在大家时间都紧,但又想喝口好茶。我这儿呢,吃饭快的十五分钟搞定,想慢慢品茶的,坐一下午都行。”
正说着,隔壁桌的年轻人吃完炒饭,又要了壶普洱。“我在对面写字楼上班,”他冲我笑笑,“中午来这儿解决午饭,顺便喝杯茶提神,比咖啡舒服多了。”
茶香里的市井人生
说来也怪,这家池州休闲茶饮工作坊渐渐成了我的日常据点。周六下午再来时,店里完全是另一番光景。几个老茶客围坐在角落的根雕茶台旁,每个人面前都摆着自己的专属茶杯。
“小伙子,来尝尝我这泡肉桂。”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先生招呼我。他在这儿存了茶,每周都会来两叁次。“现在年轻人开的茶馆都太花哨了,还是这儿自在。”他慢慢斟茶,动作行云流水。
老板娘——之前我误以为是老板的那位——正在教两个大学生泡茶技巧。“水温很关键,”她边说边演示,“不同的茶要用不同的温度,就像交朋友,都得找对方法不是?”
窗外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梧桐叶上沙沙作响。茶香在空气中缓缓流淌,混合着后厨飘来的米饭香气。这种既家常又风雅的气氛,让人莫名安心。
小空间里的大世界
最让我惊讶的是这家店的包容性。你能看见西装革履的公司主管和穿着工装的搬运工坐在同一张茶桌上聊天;年轻姑娘在自拍发朋友圈的同时,隔壁大爷正用放大镜研究报纸上的字。
上周叁我碰见件趣事。一位妈妈带着五六岁的男孩进来,孩子闹着要喝奶茶。老板想了想,用正山小种加了鲜奶和少许蜂蜜,做了杯健康版的“奶茶”。孩子喝得开心,妈妈也放心。
“其实茶就是这么个东西,”老板后来跟我说,“你想简单解渴也行,想细细品味也行。就像生活,匆忙有匆忙的过法,悠闲有悠闲的享受。”
现在每次朋友问池州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总会推荐这家店。它不像那些连锁店那么标准化,却有种真实的生活气息。饭菜是家常味道,茶叶未必都是顶级的,但那种让人既能填饱肚子又能安放心情的踏实感,才是最难得的。
雨停了,阳光重新洒进店里。我喝完最后一口茶,准备去赶下午的会议。临走时老板正在给新到的茶叶分类,嘴里哼着不成调的黄梅戏。这个开在池州老街的小空间,就这样日复一日地见证着寻常日子里那些细碎而真实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