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品茶教室工作坊,茶艺研习体验课堂
推开五常品茶教室工作坊的木门,一股清雅的茶香扑面而来。几位学员正围坐在原木茶席旁,专注地看着老师手上的动作。这里没有繁琐的仪式感,只有氤氲茶香里流淌的惬意时光。
穿棉麻长衫的陈老师提起紫砂壶,缓缓注入玻璃公道杯。“看,这汤色多透亮。”他边说边转动杯身,金黄的茶汤在阳光下泛着蜜糖般的光泽,“其实喝茶不必太讲究排场,重要的是用心感受。”
从一片树叶开始的故事
在茶艺研习体验课堂的第一课,老师让我们先观察干茶。“别看它们现在蜷缩着,遇到热水就会苏醒。”我捏起几根铁观音,放在掌心轻轻转动,果然闻到淡淡的兰花香。这种亲手触摸茶叶的感觉,和平时用茶包泡水完全不同。
水温控制是最让人头疼的环节。90度、85度、100度……不同茶叶需要不同的温度陪伴。“就像交朋友,要对脾气才行。”陈老师笑着调整电水壶的温度。当我第一次用恰到好处的80度水冲泡明前龙井,看着嫩芽在杯中舒展的样子,突然明白了什么叫“茶如人生”。
在茶香中找到慢下来的勇气
工作室的窗外是条热闹的商业街,但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有位常来的李姐说,她每周都会抽两个小时来坐坐:“放下手机,专注地泡壶茶,比喝什么提神饮料都管用。”
记得有次练习盖碗冲泡,我总被烫到手。正想放弃时,旁边七十岁的王奶奶示范了她的手法:“姑娘,别急。你看,手指要轻,心要静。”她布满皱纹的手稳当当地握着盖碗,茶水如细线般精准落入品茗杯。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我们学的不仅是技术,更是种生活态度。
五常品茶教室工作坊最特别的是,这里没有标准答案。同样是普洱,有人品出樟香,有人尝出枣甜。“你的感觉就是最准确的。”老师常这么说。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喝的粗茶,虽然简单,却带着阳光的味道。
如今我已经能分辨出不同产区的岩韵,但最怀念的还是那个初春的午后。那时刚接触茶道,手忙脚乱地泡出一杯过浓的滇红,却被邻座陌生茶友真诚夸赞:“这茶气很足啊。”或许,这就是茶艺研习体验课堂的魅力——在茶香萦绕的空间里,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盏茶。
茶凉了再续,人走了又会再来。在这个总让人行色匆匆的城市里,能有方寸之地安放我们对慢生活的向往,实在是件温暖的事。下次你来,我们可以一起试试那款今年新采的白牡丹,听说带着淡淡的花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