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大学城后街的服务,大学城后街生活服务指南
要说七台河大学城最热闹的地方,那还真不是教学区或图书馆,而是藏在教学楼后面的那条后街。每天下午四点半开始,这里就渐渐苏醒过来,空气中飘起各种食物的香气,打印店里的机器嗡嗡作响,理发店的吹风机声音忽大忽小。学生们结束一天的课程,叁叁两两地往这儿走,有的急着取快递,有的约了同学吃饭,还有的只是想随便逛逛。
这条不到叁百米的小街,密密麻麻挤着五十多家店铺,简直是个小型生活圈。刚来的新生可能会被这阵仗吓到,不过待上一个月,谁都能摸清这里的门道。
舌尖上的后街
后街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吃的。从街头到街尾,差不多聚集了二十多家小吃店。靠路口那家麻辣烫开了快十年,老板娘记得不少老顾客的口味。“多放豆皮少放辣,对吧?”她总是一边捞菜一边和熟客聊天。再往里走,有家招牌都快褪色的牛肉面馆,面是手工拉的,汤头熬得发白,很多毕业生回学校都会特意来吃一碗。
除了正经饭店,路边摊也很有特色。有个大叔专卖烤冷面,每天五点准时出摊,六点前准卖完。他的酱料是自己调的,甜咸适中,很多学生说比商场里的连锁店还好吃。对面卖鸡蛋灌饼的大姐动作特别利索,面团在她手里转几下,磕个鸡蛋,夹片生菜,再刷点酱,全程不到两分钟。
这些小吃价格都挺实惠,十块钱能吃饱,二十块能吃好。对学生来说,这里比食堂选择多,比下馆子便宜,成了日常改善伙食的首选。
生活服务那些事儿
吃饱喝足,该说说后街的其他功能了。街中间有家打印店,老板是个挺细心的人。期末考试前,店里总会多准备些础4纸和装订机。有次深夜十一点,还有个学生急着打印论文,老板都准备关门了,又重新开了机器。“学生不容易,”他后来这么说,“能帮就帮点。”
理发店的小哥手艺不错,收费也合理,洗剪吹只要叁十五。他还会根据学生的脸型推荐发型,不会硬推销烫染项目。隔壁文具店除了卖本子笔,还兼营配钥匙、修书包拉链这种小活儿,虽然赚不了几个钱,但确实方便了大家。
后街的快递驿站可能是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了。每天下午,取件的人都排到门外去了。工作人员手脚麻利,扫码、找件、出库,一套动作行云流水。这里还贴心准备了拆快递的剪刀和垃圾桶,很多人当场就拆开检查,满意了直接带走。
这些店铺组成了完整的七台河大学城后街服务网络,让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解决大部分生活需求。
在后街呆久了,你会发现这里的店主都很懂学生。水果摊的阿姨会在考试季多进些提神的水果;维修手机的师傅知道哪些型号的学生用得最多,配件备得齐;就连药店都特意准备了各种感冒冲剂和创可贴。
现在这条街已经不单单是条商业街,更像学生们在校外的另一个家。有时候哪怕不买东西,只是走走逛逛,和相熟的店主打个招呼,看看新开了什么店,都觉得挺放松的。这里承载着不少学生的日常记忆,也许毕业后回想大学生活,除了教室和宿舍,最让人怀念的就是这条热闹又亲切的后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