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学生低价通话服务
最近在江油的朋友圈里,有个话题挺火的——几个初中生凑在一起,搞了个“100元打3小时电话”的小服务。乍一听你可能觉得奇怪,现在微信这么方便,谁还花钱打电话啊?但这事儿仔细琢磨,还真有点意思。
我特意找了个周末下午,去见了搞这个服务的几个孩子。领头的小张同学有点不好意思地告诉我,一开始就是几个同学抱怨家里老人总学不会用智能手机。“我外婆眼睛花了,戳屏幕费劲,视频通话老是按错键。她就爱听我说话,可我的话费撑不住聊太久呀。”
为什么是100元3小时?
这个定价可不是随便来的。小张给我算了笔账:如果用普通手机卡,长途电话一小时得二叁十块,叁小时下来真不便宜。他们几个凑钱买了张商务电话卡,平均下来每小时成本就叁十来块。“我们收100元,还能剩点当班费呢。”他笑着说。这比市面上的长途套餐确实划算不少。
更让我意外的是,他们的“客户”还真不少。除了给外地爷爷奶奶打电话的同学,还有些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王小雨每周五晚上都会来,”小张指着旁边一个安静的女孩,“她爸爸在广东工地,用这个电话能聊特别久。”
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自己上大学那会儿,每个月都要买201电话卡给家里打电话。那时候,在宿舍走廊排半天队,就为了能跟爸妈多说几分钟。现在的孩子真聪明,居然能想到用这种方式既解决问题,又减轻负担。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一帆风顺。有家长起初不理解,觉得孩子不务正业。后来班主任李老师帮忙做了工作:“孩子们这是在学以致用啊,既锻炼了沟通能力,又解决了实际问题。”
我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来打电话的孩子都特别珍惜这3小时。有人提前写好了要聊的话题,有人还准备了在学校画的画,说要电话里给妈妈描述。那个认真劲儿,让人看了挺感动的。
这项学生低价通话服务运行两个月以来,已经帮二十多个同学省下了不少话费。更重要的是,它让那些和家人分隔两地的孩子,能毫无压力地畅聊。
临走时,我问他们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小张眼睛亮亮的:“我们在想,要不要搞个‘通话心愿单’,让同学们把最想告诉家人的话写下来...”看着他充满干劲儿的样子,我不禁想,也许解决问题的钥匙,就藏在最平凡的生活细节里。
其实很多时候,好的创意不需要多么高大上,它可能就来自某个午后的灵光一现,来自孩子们最纯粹的需求。就像这个江油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的小项目,简单,却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