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品茶90分钟不限次工作室,吐鲁番茗茶90分钟畅享茶空间
走进这家吐鲁番品茶90分钟不限次工作室,最先感受到的不是茶香,而是扑面而来的凉意。七月的吐鲁番,室外温度计直逼45摄氏度,可这间茶室却像被装进了天然冰箱。老板娘穿着艾德莱斯绸长裙,正不紧不慢地用长嘴铜壶往茶盏里注水,水流划出的弧线带着清脆的声响。
“这是从坎儿井引来的雪水,”她见我盯着铜壶出神,笑着把青瓷茶盏推过来,“配上本地的桑叶茶,最能解暑。”茶汤是清透的琥珀色,入口竟带着薄荷般的清凉,后来才知道她悄悄加了当地特色的罗勒籽。
在时光里慢慢泡开的滋味
常来的客人都有自己专属的茶杯,就摆在靠墙的玻璃柜里。有位白胡子老爷子的紫砂壶已经养得油光发亮,他说这是第叁年来这儿消夏了。工作室不限次的设定很妙,让人不用着急忙慌地看时间,完全可以喝完一泡,起身活动活动,再回来续水。
我特别喜欢角落那个葡萄藤下的位置。阳光透过密密麻麻的藤蔓洒下来,变成晃动的光斑。偶尔有熟透的无花果掉进院子里的陶缸,发出沉闷的“咚”声。在这里,九十分钟变得很长,长到足够观察茶叶怎样在杯底慢慢舒展,像场缓慢的舞蹈。
第二次去的时候,遇见个从乌鲁木齐开车来的年轻茶客。他每个月都会来一次,说在这儿的叁个小时比任何心理按摩都管用。“你看这墙上的土坯,”他指着斑驳的墙面,“厚度正好能让室内恒温,老祖宗的智慧啊。”
吐鲁番茗茶90分钟畅享茶空间最难得的是那种松弛感。不像别的茶室总要讲究繁复的茶道礼仪,这里甚至可以自带茶点。我见过带着馕饼来的大叔,就着玫瑰花茶啃馕,咔嚓作响,也没人侧目。
老板娘有时会教客人认茶叶。她收藏着二十多种本地茶,有些是用晾房里风干的葡萄叶制的,喝着竟有股淡淡的甜香。她说这些茶以前都是农户自家喝的,现在慢慢被更多人认识了。
记得有个午后,突然刮起沙尘暴。黄色的风沙拍打着雕花木窗,我们七八个陌生人却在这方小天地里分享一壶薄荷茶。那种与世隔绝的安宁,让人想起丝绸之路上的商队,或许千年前他们也这样在驿站里躲避风沙,传递着茶碗分享温暖。
最近一次去,发现院里新摆了几个桑木茶桌。老板娘说这是用枯老的老桑树改的,木纹里还藏着年轮的故事。我点的依旧是桑叶茶,但这次尝出了之前没留意的回甘,像生活里那些需要时间才能品出的滋味。
离开时已是黄昏,茶室亮起暖黄的灯笼。回头望去,那个吐鲁番品茶90分钟不限次工作室就像沙漠里的绿洲,永远为路过的人们备着清茶与阴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