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茶香课堂时光
清晨六点半的锡林浩特,蒙古高原的风还带着些许凉意,穿着校服的学生们陆陆续续走进校园。与许多地方不同的是,他们第一节课的预备铃不是哗啦啦的翻书声,而是茶壶咕嘟咕嘟的轻响,还有空气中渐渐弥漫开的茶香。
走进任何一间教室,都能看到这样的画面:同学们不慌不忙地从书包里取出自己的小茶罐,有的还带着家里给的搪瓷杯。热水房外排着不长的队伍,大家一边等着接水,一边聊着昨晚的作业,或者今天要小测的内容。待回到座位,掀开杯盖,一缕白气裹着茶香袅袅升起,这时才真正觉得,一天的学习开始了。
茶香里的早读时光
你可能会好奇,学校怎么允许学生上课喝茶?这事儿在锡林浩特的中小学里,已经实行了两年多。刚开始也有老师担心,孩子们会不会光顾着摆弄茶具,耽误了学习?可实践下来发现,这短短的十分钟泡茶时间,反而能让孩子们从早起的困倦中慢慢清醒过来。
语文课代表小娜说,她最喜欢一边品茶一边背古诗。“读到‘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时,嘴里的茶好像真的多了几分古人的味道。”她的铁观音是爷爷特意从福建寄来的,每次泡茶,她都会想起爷爷在电话里教她如何控制水温和浸泡时间。
坐在后排的巴特尔带来的是家里自制的奶茶砖。他说这是草原上的传统,早上喝一碗热乎乎的奶茶,一整天都精神。有时他会分给周围的同学,大家互相品尝各自带来的茶,教室里其乐融融。
班主任李老师发现,自从开始了这品茶喝茶上课的惯例,早自习迟到的人明显少了。孩子们似乎都期待着这段宁静的时光,能够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喘口气。
不一样的课堂氛围
上午第叁节的数学课,王老师在讲台上讲解函数图像。台下的同学们时不时端起杯子抿一口,教室里飘着淡淡的茶香。王老师笑着说:“以前上这堂课,总能看到有同学在打瞌睡。现在好了,茶能提神,而且泡茶这个共同爱好,让师生关系都亲近了不少。”
确实,课间时分,老师们也会加入学生的品茶行列。地理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不同产茶区的气候特点,历史老师则讲述茶马古道的故事。这些看似与课本无关的闲聊,却在不知不觉中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
初叁的苏日勒告诉我,他现在能品出不同水质泡出的茶的区别。“学校饮水机的水、家里过滤的水、奶奶从井里打的水,泡出来的茶味道都不一样。”他说这话时神情专注,像个小小的茶艺师。
教导主任谈起推行这个活动的初衷:“我们不是要培养品茶专家,而是希望孩子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学会慢下来,专注于当下。这品茶喝茶上课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专注力的训练。”
茶具碰撞的清脆声,茶杯上方蒸腾的热气,还有那份专心致志的神情,构成了锡林浩特校园里独特的风景。在这里,品茶不只是解渴,更像是一种学习态度的培养——不急不躁,细细品味知识的滋味。
放学时分,学生们小心地清洗自己的茶杯,收拾好茶具。明天,新的茶香课堂时光又将开始。这片草原上的年轻人们,在茶香书声中一天天成长,带着这份独特的宁静与从容,走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