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学院外援女,抚州学院外来女生
最近走在抚州学院的校园里,总能看到几个新鲜面孔。她们背着双肩包,手里拿着课本,脚步匆匆地穿行在教学楼之间。这些就是咱们学校的“外援女”——从其他高校过来交流学习的女生们。
说来也挺有意思的,上学期我们专业开了门挺难的选修课,本校选的人不多,倒是来了好几个交流生。坐在我旁边的就是个从南昌来的女生,叫小雨。刚开始大家都挺好奇的,下课总有人围着问东问西。“你们学校食堂怎么样?”“课程安排和我们一样吗?”问题一个接一个,她都笑着回答,一点儿也不嫌烦。
不一样的校园生活
慢慢地熟悉了之后,我发现这些外来女生挺不容易的。她们得适应新的环境,交新的朋友,连上课的教学方式都得重新适应。有一次和小雨聊天,她说刚来的那周差点迷路,咱们学校的教学楼编号太复杂了,她绕了好半天才找到教室。听到这话,我突然觉得应该多帮帮这些同学。
于是我们几个本地生就当起了向导,带她们熟悉校园的每个角落。哪儿打印最便宜,图书馆哪个位置最安静,甚至小卖部什么时候补货都知道得一清二楚。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对刚来的同学来说可是帮了大忙。
说起来,这些抚州学院外援女的到来,确实给校园带来了不少变化。她们会把原来学校的教学方法、活动形式带过来,让我们也开了眼界。就像上个月的文化节,有个交流生提议办了个方言角,可热闹了,大家各说各的家乡话,笑得前仰后合。
不过说到底,最让人感慨的还是这些外援女生展现出来的勇气。换个环境学习听起来挺酷的,实际上要面对不少困难。课程进度不一样得自己补,想家了只能视频聊天,遇到问题也得学会自己解决。但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她们成长得特别快。
现在走在校园里,已经分不清哪些是本校生,哪些是交流生了。大家都穿着一样的校服,抱着一样的课本,为了同样的目标在努力。偶尔在食堂碰到小雨她们,还会互相吐槽一下今天的作业真难,或者约着周末一起去市区逛逛。
有时候我在想,这些外来女生的到来,就像往平静的湖面扔了颗小石子,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她们带来了新气象,也让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这种变化,或许正是大学该有的样子——开放、包容,让不同背景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看着这些外援女生慢慢适应这里的生活,交到朋友,在课堂上积极发言,真的挺为他们高兴的。虽然她们只在这里待一个学期或者一年,但这段经历,对她们、对我们,都会是大学生活中特别珍贵的一段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