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附近300块钱的爱情,300元在嘉峪关的感情故事
城墙下的约定
嘉峪关的风总是带着沙子的味道,吹在脸上有点糙,就像这儿的日子一样,不算精致,但挺真实。我是在关城旁边的面馆认识小月的,那会儿她端着一碗六块钱的牛肉面,我掏遍全身只有五块五。她笑着替我补了那五毛钱,就这样,我们因为一碗面认识了。
后来我们常约在烽火台下面见面。她喜欢带自家烙的饼,我会买两瓶汽水,加起来刚好十块。坐在六百多年的城墙根下,她能讲出每块砖头的故事。她说她太爷爷曾经是守关的兵,说着说着眼睛就望向祁连山的方向。那时候我觉得,这姑娘心里装着整条丝绸之路呢。
认识第叁个月,我说要请她吃顿好的。她把我拉进一家小吃店,点了炒疙瘩、灰豆汤,再加两个烤饼,结账时她抢着付钱:“等你找到工作再说。”那顿饭花了二十八,是我们吃过最贵的一餐。
生日那天,我揣着打工攒的叁百块钱,想给她买条裙子。她在商场转了一圈,最后停在书店,抱着一本《丝绸之路考古》不松手。书价正好二百九十八,剩下两块钱买了根糖葫芦。她咬着糖葫芦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眼睛亮得像戈壁滩的星星。
有天夜里刮沙尘暴,她突然打电话说想在关城见面。我跑到那儿,看见她站在墙垛下面,头发里都是沙子。“我要去兰州了,”她说,“家里给找了工作。”风太大,这句话被吹得断断续续的。我从兜里掏出剩下的叁百块塞给她,她没推辞,从包里拿出那本《丝绸之路考古》还给我。书页里夹着五毛钱,就是当初那碗面差的钱。
现在偶尔还会路过那家面馆,牛肉面涨到了八块。听说她在兰州挺好的,而我还留在嘉峪关,守着这座城,也守着那段不值钱却珍贵的回忆。有时候翻那本书,会想起她说的,嘉峪关的砖能立六百年,不是因为够硬,而是每块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去年秋天收到一个包裹,是从兰州寄来的新版《丝绸之路考古》,书价还是二百九十八。附了张字条:“加了两块钱利息。”我对着关城笑了笑,这姑娘,连本带利算得清清楚楚。那叁百块钱的爱情,倒成了我这辈子最保值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