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学生通话服务叁小时五百
最近在本地家长群里,有个话题悄悄火了起来——漳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刚开始看到这个消息时,我还愣了一下,现在的孩子都开始做电话陪聊了吗?
后来经过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其实是个挺特别的课外服务。几个初中生组了个小团队,专门帮忙碌的家长和孩子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现在家家户户都忙着挣钱养家,真正坐下来好好聊天的时间反而少了。
这项服务到底怎么回事
这个学生通话服务叁小时五百,乍一听价格不便宜,但仔细了解后发现,他们提供的可不是简单的传话服务。这群孩子会提前和委托方沟通,了解他们想表达的重点,然后用最自然的方式在通话中传递这些信息。比如有位妈妈想让孩子少吃外卖,他们就在聊天时不经意提到自己在家做饭的趣事,这样既不会让孩子反感,又能达到提醒的效果。
有个初二的男生告诉我,他们这个团队现在有五个人,都是自愿参加的。“最开始是因为看到同桌和爸妈吵架,明明都很关心对方,但说不到叁句话就吵起来。”他说着说着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就想着,或许能帮上忙。”
说来也怪,这些初中生之间似乎有独特的沟通频道。同样是提醒天冷加衣服,父母说出来可能被嫌唠叨,但通过同龄人用分享的方式说出来,效果就完全不一样。有个初一的女生说,她现在和爸妈的关系好多了,因为通过这项服务,她慢慢学会了怎么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过这个漳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服务,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有位家长直接说:“这么小的孩子搞这个,不是耽误学习吗?”但也有人反驳:“这种社会实践,比埋头做题有意义多了。”
我认识的一个初叁学生参与了这项服务,他说最开始确实很难。既要准确传达家长的意思,又要让同龄人听得进去,这个分寸很难把握。有时候一句话说得不对,可能两边都不讨好。但他们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方法,现在做得越来越顺手了。
这项学生通话服务叁小时五百的价格,其实包含了前期准备、实际通话和后续跟进叁个环节。孩子们会认真做笔记,记录每次通话的重点,并在后续适当的时候进行回访。虽然收费不低,但委托的家长却说“物超所值”。
有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这些孩子从来不在周末晚上接单,问起来才知道,那是他们雷打不动的家庭时间。“我们自己也要陪家人啊,”一个扎着马尾的女孩说,“要是光顾着帮别人家沟通,却冷落了自己的家人,那不就本末倒置了吗?”
现在这个服务在本地已经小有名气,甚至有些外地的家长也想尝试。但孩子们很清醒,知道学习才是主业,每周只接两单,多了就不接了。他们说,这是为了确保每次都能用心做好。
看着这些半大的孩子,我突然觉得,或许沟通这件事,本来就不该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有时候,最朴素的交流方式,反而最能打动人心。这种学生之间的交流,似乎有种特别的魔力,能化解很多成人世界里的沟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