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中大学城周边被称为炮楼,附近区域俗称哨塔

发布时间:2025-11-07 03:21:22 来源:原创内容

一个称呼的由来

在扬中大学城待过一阵子的学生,大概都听过“炮楼”这个说法。我第一次从学长嘴里听到时,也是愣了半天,脑子里浮现出的是战争片里那种坚实的防御工事。这跟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城,怎么都联系不到一块儿去。后来待久了,才慢慢咂摸出点味道来。

其实所谓的“炮楼”,指的就是大学城周边那些零零散散、鹤立鸡群的小高层公寓楼。它们不像现代化的居民小区那样规划齐整,往往是一栋或者几栋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外形嘛,方方正正,直上直下,窗户密密麻麻,你这么一看,还真有点像旧时的炮楼。这个称呼,起初带着点学生们的戏谑和自嘲,但叫着叫着,也就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地标。

为什么这些楼会有这么个名字呢?我琢磨着,一方面确实是外形使然。另一方面,这些楼的功能也挺特殊。它们不像正规小区那样管理严格,里面往往被隔成了无数个小单间,是很多学生、刚毕业的年轻人,或者外来务工者租房的首选。人口流动大,关系网络也杂,像个坚守在校园边界的“据点”,这么一想,“炮楼”这个叫法,还真是形象得有点传神了。

“哨塔”的诞生与延伸

有了“炮楼”,自然就有它的“周边产物”。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哨塔”这个说法也流传开了。如果说“炮楼”是学生们安身立命的据点,那“哨塔”指的就是那些能提供补给和侦察“敌情”的地方了。

说白了,“哨塔”就是围绕着这些“炮楼”生长出来的商业生态。比如,一楼临街的小卖部,老板永远知道你半夜会馋泡面火腿肠;那家亮着霓虹灯招牌的打印店,能在你赶论文的生死关头救你一命;还有永远飘着油烟香的烧烤摊、麻辣烫,那是深夜慰藉灵魂的圣地。这些地方,就像哨塔一样,屹立在我们的生活前线,观察着学生们的需求,提供着最及时的服务。你站在“炮楼”的窗口往下望,这些灯火通明的小店,不就是一座座功能各异的“哨塔”嘛。

从这个角度看,扬中大学城周边这片区域,简直就像是一个微缩的生态圈。“炮楼”是居住区,“哨塔”是商业服务区,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们走出象牙塔后的第一个“小社会”。这里的生活气息,可比学校里浓烈多了。

走在这些“炮楼”与“哨塔”之间,你能听到最真实的市井声音。炒菜的滋啦声,学生们的谈笑声,外卖小哥打电话的催促声……混杂在一起。楼道里或许有些昏暗,墙壁上或许贴满了小广告,但每一扇门背后,都藏着一个年轻的梦想,或者一段奋斗的故事。有人在这里挑灯夜读,准备考研出国;有人在这里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的合租室友;也有人在这里经历了失恋,又在这里重新振作。

这些建筑本身或许其貌不扬,甚至带着点混乱,但它们以一种极其包容的姿态,接纳了无数年轻人的彷徨、梦想和汗水。它们不是完美的,但却是鲜活的、有温度的。很多年后,当我们回忆起大学生涯,除了教室和图书馆,印象最深的,恐怕就是这些被称为“炮楼”和“哨塔”的地方了。它们见证了我们从青涩到成熟的过渡,承载了那段既窘迫又充满希望的岁月。

所以,当再有人提起“炮楼”和“哨塔”,我大概不会再觉得奇怪了。这两个词,早已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思,变成了一种只有“圈内人”才懂的文化符号,一段对于扬中大学城的共同记忆。这片区域,以其独特的方式,默默地参与并塑造了一代又一代学子的青春。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