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吉首深夜小巷仍在开放
吉首深夜小巷仍在开放
前两天有外地朋友问我,吉首晚上十点过后,那些弯弯绕绕的小巷子还走得通不?这话倒让我想起去年秋天的事。那天我送亲戚去火车站,回到老城区正好十点一刻。本以为巷口那家粉馆该打烊了,谁知里头还飘着热乎气,叁四张矮桌边坐着夜归的人。
要说吉首的巷子啊,白天和夜晚完全是两副面孔。白天的巷子是热闹的,卖糍粑的吆喝声能传过叁四个弯;到了晚上十点,声音渐渐沉下去,但生活还在继续。我常走的那个巷口,修鞋匠老陈总要到十点半才收摊。他说巷尾麻将馆的客人十二点前都要经过这儿,能多挣几个是几个。
往深处走,青石板路上映着居民楼的灯光。二楼的阳台传来电视剧的对白,底下的杂货店还亮着灯。老板娘坐在柜台后面打毛线,见着我便说:"刚才还有个小伙子来问路,现在这骋笔厂进了巷子就转晕。"我们这儿的巷子确实是这样,明明看着是死胡同,拐个弯又能通到主街上。
有回碰见个摄影爱好者,他扛着叁脚架在巷子里转悠。他说就喜欢这个时间点的光影,路灯透过老槐树在墙上投下的影子,比白天更有味道。确实,这些巷子在夜色里显得更温柔了,白天的燥热褪去后,连墙头的猫走路都慢悠悠的。
不过也不是所有巷子都亮堂。有些支巷确实黑黢黢的,但住惯了的人都熟悉。前头五金店的老张每晚十点准时关卷帘门,哗啦啦的响声成了我们的报时器。他关店后总要站在巷口抽根烟,那点火星子成了夜归人的路标。
说到吉首晚上10点还有小巷子吗这个问题,其实要看具体位置。火车站附近的巷子彻夜通明,而文庙后面的老巷子确实睡得早。但总体说来,这座城市的小巷从来不会在某个钟点突然消失。它们像血管一样延伸在楼宇之间,总有些角落亮着灯,总有些门洞里传出生活的声音。
昨晚路过人民路那段巷子,发现新开了家深夜书屋。老板是毕业没多久的大学生,她说就想给夜归的人留盏灯。我进去转了转,书不多但很温馨,两个年轻人坐在窗边低声讨论着什么。这样的新变化让人惊喜,原来巷子的夜晚也在悄悄生长。
巷口卖宵夜的周姐说得实在:"我们这些老街坊在,巷子就醒着。"她那个小推车要到凌晨两点才收摊,葱花的香气能飘进半条巷子。是啊,只要还有窗户亮着,还有脚步声在石板路上回响,这些巷子就永远为夜归人留着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