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水磨工作室喝茶,高安水磨坊品茗休闲时光
高安这座小城总是慢悠悠的,沿着老街往西走,拐角处有家不起眼的水磨工作室。木门虚掩着,推门时铃铛"叮铃"一声,像是把喧闹都关在了外面。
店主老陈正蹲在石磨前调试水流,见我进来也不起身,只抬抬下巴示意茶桌的位置。"壶里是刚沏的本地绿茶,自己倒。"他说完又低头摆弄起他的水锤,木槌起落的声音像心跳,咚,咚,敲在潮湿的空气里。
水声里的茶香
我给自己倒了杯茶,看着茶叶在玻璃杯里慢慢舒展。老陈这间工作室挺特别,一半是还在运转的水磨坊,木轮子吱呀呀转着,带着溪水的气息;另一半改成了茶室,架子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陶瓷茶罐。水磨的节奏和茶香的飘散,莫名很搭调。
"很多人觉得奇怪,"老陈终于忙完,擦着手走过来,"水磨坊和茶馆怎么会放在一起。"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可是你听,这水声是不是让茶更香了?"
仔细听,水流声潺潺的,时急时缓,确实让口中的茶味多了几分清甜。老陈说这是他祖上传下来的老宅子,原本就是靠水磨加工粮食的。后来机械化普及了,水磨用不上,他舍不得拆,就想出了这个主意。
隔壁传来磨盘转动的咕噜声,配合着煮水壶的呜呜作响,倒像是某种古老的音乐。
住在附近的张阿姨常来,她说每次走进这里,时间就慢下来了。可不是嘛,现代人太着急了,连喝茶都要用快冲杯。可是在这里,光是听着水声等着茶凉,就能让人平静下来。
老手艺的新生命
老陈的茶桌上总放着些新鲜玩意儿——用磨盘改制的茶盘,利用水动力自动注水的茶壶。最妙的是那个小水车,带着几个小槌子,轮流敲击着不同大小的陶碗,发出清脆的声响。"这是我自己瞎琢磨的,"他有点不好意思,"水磨的原理,拿来玩点儿雅的。"
来这儿的人形形色色。有附近写字楼的年轻人,午休时跑来喝杯茶透透气;有带孩子来的父母,小朋友对水车比对着手机游戏还感兴趣;还有些摄影爱好者,专门来拍水磨工作的样子。
上周遇到个特别健谈的老茶客,他说在这坐了整整一下午,就为了看水磨怎么把糙米磨成粉。"这比电动磨米机磨出来的香多了,"他煞有介事地闻着刚磨好的米粉,"水磨的节奏对了,东西就有魂儿。"
这话说得有意思。老陈听了直笑,说哪有那么玄乎,不过是水流大小、转速快慢都得恰到好处,就像泡茶的水温一样,讲究个刚刚好。
夕阳从木窗格斜斜地照进来,在水汽里画出一道小小的彩虹。又一批客人要离开了,走前都不忘在门口的回望一眼,好像要把这份宁静打包带走似的。
老陈又开始调试他的水磨了,说明天要试着磨点新到的茶叶。我端起已经微凉的茶,心想这大概就是高安水磨工作室喝茶最迷人的地方——老手艺和日常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呼吸,谁也不打扰谁,却又彼此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