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去酒店房间对暗号,漯河赴旅馆客房接头语
街角的约定
这事儿说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前两天我路过人民路,看见俩大爷在街角下棋,其中一个压低声音说了句“炮二平五”,另一个立马接上“车九进二”。我当时听着就觉得怪,这不像正经棋路啊?正琢磨呢,俩人对视一眼,拎起马扎就走了。后来跟朋友老张喝酒聊起这个,他嘿嘿一笑:“你这就不懂了吧,这八成是约着去哪个酒店房间对暗号呢。”
老张在漯河开了十几年旅馆,见过的稀奇事能装一箩筐。他抿了口酒跟我说,上个月就有个戴鸭舌帽的客人,前台登记时非要指定308房间。办完入住也不着急上楼,就坐在大堂沙发上翻报纸。过了约莫一刻钟,进来个穿灰夹克的,俩人眼神一对,鸭舌帽客人随手把报纸往茶几上一放,说了句“今儿天阴,怕是得下雨”。灰夹克很自然地接话:“东边彩虹桥那头还晴着呢。”话音刚落,俩人前一后进了电梯。
“后来呢?”我听得入神。老张神秘地眨眨眼:“后来?后来308房间一晚上亮着灯,第二天保洁员说茶几上摆满了各种零件设计图。”他压低声音,“要我说啊,这漯河去酒店房间对暗号的讲究可多了。现在的年轻人谈生意,都爱玩这套。”
仔细想想也是,咱们这地方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做生意的、谈合作的,谁都不想把事儿摆在明面上。选个不显眼的旅馆,约好时间地点,再定两句旁人听着莫名其妙的接头语,既保险又带着点儿神秘感。我认识个做沙澧特产的老板,每次见外地客户都选不同酒店,暗号还总跟天气有关。“郾城夕阳红”意思是晚上六点见面,“源汇雾凇”代表次日清晨。有回他跟我说,最绝的一次是对方说了句“沙南豆沫热”,他回了句“召陵胡辣汤香”,叁句话就确认了彼此身份。
不过这种漯河赴旅馆客房接头语也不是随便编的。老张总结出几个门道:首先得符合日常场景,像“暖气够热吗”这种太刻意;其次要能接上话,最好是本地方言里常见的说法;最重要的是得有时效性,用过一次的暗号基本就作废了。他说去年有伙人连续叁个月每周叁都来,每次暗号都跟时令果蔬有关,从“临颍大蒜新出土”对到“舞阳葡萄快熟了”,跟对农谚似的。
当然啦,现在年轻人玩儿得更花。我侄子去年帮同学策划求婚,愣是让男主角在快捷酒店前台说“我订的星空房能看流星吗”,服务员得回“今晚银河特别亮”。结果当天前台换了个新来的姑娘,听完直接说:“先生我们只有标间和大床房。”好在男主角机灵,赶紧给女友打电话圆场。后来这事儿成了我们家的经典笑料。
其实想想,这种带点神秘色彩的见面方式,倒给平淡生活添了不少滋味。就像老张说的,每天看着形形色色的人用各种创意十足的暗号接上头,有的谈成了大生意开心地握手,有的久别重逢激动得眼眶发红,还有的只是单纯想找个安静地方说说话。每扇关上的酒店房门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前两天我又路过老张的旅馆,正好撞见两个学生在门口对暗号。一个说“实验报告第几页”,另一个回“倒数第叁道题”。俩人确认过眼神,抱着笔记本电脑匆匆上楼。我站在街上忍不住笑了,看来这漯河去酒店房间对暗号的传统,还要一代代传下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