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学生品茶工作室,嘉兴学子品茶空间

发布时间:2025-11-07 00:17:07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路过学校后街,发现新开了家挺特别的小店。门脸不大,白底木纹的招牌上写着“嘉兴学生品茶工作室”,透过玻璃窗能看见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围坐在茶海前。说真的,第一次看到这名字时我还纳闷,现在学生都开始搞茶艺了?

推门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原木色的架子上整齐摆放着各式茶罐,空气里飘着淡淡的茶香。穿棉麻衬衫的店主正在教两个学生冲泡凤凰单丛,动作不紧不慢的。“水温要控制在95度,”他边说边演示,“注水时沿着盖碗边缘画圈。”那个戴眼镜的男生学得特别认真,手腕微微发抖的样子让我想起第一次做化学实验的场景。

这里不只是一间茶室

店主小陈其实是文学院的研究生,去年把老家武夷山的茶山资源整合起来开了这个空间。“刚开始就是几个茶友凑在一起喝茶,”他递给我一杯刚沏好的金骏眉,“后来发现很多同学都对茶文化感兴趣,但总觉得茶馆消费高,规矩又多。”现在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嘉兴学子品茶空间,学生们下课过来,点壶茶就能坐一下午。

最让我意外的是,这个嘉兴学生品茶工作室居然还有“茶学体验课”。上周叁的普洱茶专题课上,生物系的同学从微生物发酵角度分析熟茶制作,历史系的则聊起茶马古道的往事。这种跨学科的交流特别有意思,就像把茶香拌进了知识里,慢慢煨出不一样的味道。

窗边的位置总是最抢手。有次看见个女生在写生,画本上既是茶席的素描,又标注着茶叶舒展的形态变化。她说在做一个融合茶道与立体主义的毕业设计:“你看这片沉底的茶叶,像不像在诉说某种沉淀的故事?”

这里渐渐成了校园外的第二课堂。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这个嘉兴学子品茶空间里碰撞出不少火花:计算机系的在开发智能茶箱,外语系的在翻译茶典籍,连体育生都来研究茶多酚对运动恢复的影响。小陈掌柜笑着说,现在每周的茶会都像小型学术沙龙。

夜幕降临时分的茶室别有韵味。暖黄的灯光照在茶海上,几个学生边品着当季的龙井边讨论小组作业。茶香混着书卷气,倒是比奶茶店更多几分雅致。这种氛围很难用语言形容,就像茶汤里回甘的层次,需要亲自体验才能明白。

临走前我注意到墙上的留言板,贴满了便签和拍立得照片。有张写着“终于喝懂岩韵”的纸条旁,画着个夸张的笑脸。这让我想起小陈说的那句话:“我们不只是教泡茶技巧,更想让学生们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让自己慢下来的方法。”或许这就是嘉兴学生品茶工作室最特别的魅力——它不单是喝茶的地方,更像是在课业与社交之外,给年轻心灵留出的一片自在天地。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