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女子学院后街喝茶,学院后街茶饮时光
额尔古纳的秋天来得特别早,学院后街那排白桦树的叶子刚泛起金黄,风里就带着奶茶的暖香了。我常去的那家茶馆就在女子学院后墙拐角,门脸不大,招牌被茂密的爬山虎遮住大半,倒成了学生们心照不宣的秘密基地。
推开木门时铃铛清脆作响,老板娘正踮脚擦拭青花瓷茶罐。她原是学院音乐系的教员,退休后开了这间茶室,墙上还挂着她的冬不拉。"今天有刚到的滇红,"她回头冲我笑,"配哈萨克族手工奶疙瘩正好。"
茶香里的光影
临窗的位置总能看到叁叁两两的女学生抱着书本经过。她们有时会突然停住脚步,从帆布包里掏出手机对着银杏树拍照,栗色马尾在阳光下甩出青春的弧度。隔壁桌穿藏青毛衣的女生正在写生,素描本上勾勒着茶室雕花窗棂——这场景让我想起十年前同样在这条后街写生的自己。
鎏金茶壶嘴飘出的白雾带着蜜糖般的香气。老板娘沏茶时喜欢讲述茶叶的故事,说滇红要配着额尔古纳的晚霞喝才最妥帖。她捻起一块奶疙瘩放进我的碟子:"就像我们学院的姑娘们,看似柔韧的茶汤里,都藏着翻山越岭的劲道。"
那个写生的女生忽然举起速写本问我:"学姐,您看这个透视对吗?"本子上不知何时画了我喝茶的侧影。我们因这个意外的搭话聊起来,原来她是视觉传达系大叁学生,最近正在做对于学院后街茶饮时光的专题创作。
暮色渐浓时茶室亮起橘黄的灯,女生收拾画具准备离开。她把那张速写撕下来递给我:"总觉得您和这间茶室特别契合。"画纸边缘还标注着"茶汤氤氲中的时光褶皱"的字样。这时几个戴民族头饰的女生笑着推门而入,铃铛声惊起了窗外觅食的麻雀。
望着她们围坐在长条木桌旁点单的热闹模样,忽然理解了老板娘常说的那句话:这间茶室就像额尔古纳河,静静流淌过不同年代的青春。而每个在学院后街喝茶的日子,都成了记忆河床上温润的鹅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