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子课间茶香伴读时光
清晨六点半的抚州,雾气还没散尽,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已经坐在临河的茶室里。他们面前摆着青瓷盖碗,手里捧着课本,蒸腾的茶香混着琅琅书声,成了这座小城独特的风景。
“我们班好多同学都这样。”化学系的王同学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早上没课的时候来这里坐坐,比在教室自习舒服。”他翻开笔记本,页角染上了一抹淡淡的茶渍,“刚开始只是觉得好玩,后来发现喝茶真能让人静下心来。”
茶香里的课堂
这种把品茶带进学习生活的风气,最早是从文学院传开的。大二学生小林还记得第一次在课堂喝茶的趣事:“那天古代文学课讲《茶经》,老师直接带来了整套茶具。我们一边品着明前龙井,一边听老师讲卢仝的《七碗茶歌》,那滋味,至今难忘。”
说来也怪,自从在课上喝茶,原本枯燥的秦汉文学都变得鲜活起来。小林笑着说:“现在班上同学都会自带茶杯,老师还打趣说我们班永远飘着茶香。”
这种风气渐渐传到了其他院系。工程学院的男生们原本只喝可乐,现在也学会了泡功夫茶。“刚开始觉得麻烦,”一个工科男生挠头笑道,“但喝了确实提神,比咖啡温和,下午上课不容易打瞌睡。”
茶香伴读的日子久了,连老师们都注意到了变化。教了叁十年书的李教授说:“这些孩子比以前沉得住气了。以前课上总有人看手机,现在都能安心听讲。也许这就是茶道里说的‘静心’吧。”
教学楼的走廊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叁五学生围坐在一起,中间摆着茶盘,边喝茶边讨论课题。氤氲的热气中,思想的碰撞都变得温和起来。有个同学说得挺在理:“喝茶让人说话都放慢节奏,吵架都吵不起来。”
学生品茶的风气还带动了校园周边的茶馆生意。校门口“知味茶舍”的老板说,现在工作日的下午经常满座,“学生们不爱闹哄哄的奶茶店了,反而喜欢来这儿安安静静地看书喝茶。”
不过,要把茶喝明白也不容易。茶艺社的指导老师每周都会开课,从如何选水、温杯,到品味不同茶叶的细微差别。同学们笑称这是“必修的选修课”。
夜深了,图书馆的灯光还亮着。几个备考研究生的学生还在挑灯夜读,手边的茶杯已经续了好几次水。“累了就喝口茶,既解乏又醒脑。”一个学生说着,又往茶杯里添了热水,“这大概就是我们抚州学生特有的生活方式吧。”
窗外月色正好,清辉洒在茶汤上,漾开一圈圈柔和的光。茶香书韵里,青春的故事静静流淌,像这杯中的茶,初品微苦,回味却甘甜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