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青海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
这事儿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就在上周五,邻居李阿姨火急火燎地敲开我家门,手里攥着张话费单直跺脚:“快帮我看看!我家那小子偷偷用他爸手机打了叁个小时电话,话费直接扣了五百块!”我接过账单一看,通话对方分明是孩子同班同学。两个西宁初中生,哪来这么多话要聊?
李阿姨家孩子今年初二,平时见面总是低着头溜墙根走。可就是这个腼腆的孩子,居然创造了西宁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纪录。在我追问下,孩子红着眼睛说:“他们都在讨论暑假去哪玩,我不想让人知道我爸下岗了...”
电话两端的秘密
后来我联系上电话那头的学生家长,没想到对方也在发愁。原来那孩子因为父母闹离婚,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说的不是什么游戏攻略,而是在互相安慰——一个担心下学期课外班会费,一个害怕放假回家面对冷冰冰的客厅。
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没有手机的日子。心里憋屈了就跑到同学家,两颗脑袋凑在一起说悄悄话。现在孩子们住在高楼里,反倒要靠这叁小时通话来传递温暖。青海学生叁小时通话五百元这件事,表面看是孩子乱花钱,仔细想想,是不是也在提醒我们什么?
前几天路过学校,正好听见两个女生在操场边聊天:“我妈最近总偷看我微信...”另一个接话:“那你跟我学啊,重要的事直接打电话,反正他们嫌贵不爱查通话记录。”孩子们竟然把高额话费当成了保护隐私的盾牌。
说实话,刚开始听到西宁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消息,我和大多数人反应一样——现在孩子太不懂事。可当我看见两个孩子通完电话后,一个主动帮妈妈择菜,一个把闷在屋里叁天画的漫画拿出来给奶奶看,突然觉得这五百块或许花得值。
就在昨天,两个家庭约着带孩子去北川湿地公园玩。我们大人跟在后面,看见他们追着水鸟跑,书包里装着攒零花钱买的零食。那个瞬间突然明白,孩子们要的从来不是叁小时通话,而是被理解的温暖。
如今很多家长包括我,总是习惯用大人的尺子量孩子的心事。觉得五百块话费是浪费,却看不见电话线那头连接着多么沉重的孤独。也许我们应该偶尔放下账本,听听孩子没说完的话,毕竟有些心结,不是少打几个电话就能解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