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100块钱附近人微信,沧州百元本地微信群聊
这几天在沧州老城区溜达,总能听见街坊邻居闲聊时提起个新鲜事儿——对于那个“沧州100块钱附近人微信”的群。说实在的,头回听见这话我也犯嘀咕,一百块加个微信群,这年头还能有这种操作?
后来在运河边上喝羊汤时,碰见开五金店的张哥。他划拉着手机屏给我看:“喏,就这个沧州百元本地微信群聊,上周老赵拉我进去的。”我凑过去一瞧,群里正热闹着,卖自家树上结的冬枣的、找周末拼车去黄骅港的、转让二手儿童自行车的信息刷刷往上冒。
这微信群到底有啥特别的
张哥抹了抹嘴边的芝麻饼渣子:“起初我也觉得这100块门槛有点悬乎,进去才发现值当。群主是咱新华桥底下的老住户,把五百号人都核实得明明白白,不像那些乱七八糟的群啥人都往里塞。”他翻着聊天记录给我看上周的趣事——南湖公园隔壁楼的宝妈在群里喊了句谁家有多余的退烧药,不到十分钟,叁单元的李大姐就把药挂她家门把手上了。
我在群里观察了小半个月,发现这些“沧州100块钱附近人微信”群还真有点意思。解放路那家开了叁十年的烧鸡店,每天头锅出炉前会在群里喊一嗓子;实验小学门口的文具店清仓,老板娘在群里发了个定位,第二天货架就空了一半。这种实实在在的便利,确实比在那些大群里大海捞针强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各种群多得让人眼花。有些群加进去就是满天飞的砍价链接,要不就是突然冒出来的陌生好友申请。对比之下,这个需要点门槛的“沧州百元本地微信群聊”反倒清爽不少。至少不用担心半夜被不知名的广告吵醒,也不用费劲分辨那些花里胡哨的推销。
前几天我们小区楼道灯坏了,在群里随口提了句,住顶楼的电工小王当天下午就提着工具包下来了。修完灯非要留他喝口茶,他摆摆手说:“都在这个沧州100块钱附近人微信群里,就跟住个大杂院似的,街里街坊的别客气。”这话听着挺暖和,让我想起小时候住胡同的日子。
当然也有人觉得花这钱不值当。西环开修车铺的小马就说:“我加的五六个免费群都顾不过来,还专门掏钱加这个?”可转头看他又在各个群里翻找二手轮胎货源,浪费个把钟头也没找到合适的。而在那个付费群里,上周刚有人转让了一套九成新的雪地胎。
说到底,这种本地群就像个微缩的沧州城。从道东的驴肉火烧到道西的火锅鸡,从运河区的老茶馆到开发区的网红书店,在这方寸屏幕里,装着的是咱沧州人实实在在的日子。或许正因为有了这点门槛,大家才更愿意把真实的邻里生活往里装。
昨天路过清风楼,看见几个年轻人坐在石阶上核对群里的活动信息。他们商量着周末要去群主组织的老城墙徒步,其中一个姑娘笑着说:“好歹是验证过的群友,总比在网上随便约陌生人安全。”这话在理,在这钢筋水泥的城市里,有时候花点小钱,买来的不只是便利,更是份踏实。
如今我手机里还留着这个群,虽然不常发言,但每天看看里面的热闹也挺好。知道同福超市今天青菜特价,晓得哪位阿姨需要帮忙接送孙子,这些琐碎的邻里小事,让这座城市变得不那么冰冷。或许这就是“沧州百元本地微信群聊”存在的意义吧——它用最朴素的方式,把日渐疏远的城市生活,重新编织得有了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