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泄火的小巷子,如皋清凉小巷寻踪
说起如皋的小巷子,总让人想起那些青砖灰瓦间的穿堂风。夏天的午后,太阳明晃晃地照着,一钻进巷子,整个人就像从蒸笼跳进了凉水盆。
巷子两边是斑驳的老墙,爬山虎密密地遮着半边。头顶的天空被屋檐裁成窄窄一条,偶尔有谁家晾的衬衫在风里轻轻晃着。墙角的水缸积着前夜的雨水,几片青苔浮在水面,看着就清爽。
巷子里的老手艺
往里走几步,能听见“吱呀吱呀”的声响。那是老陈在编竹席。他坐在自家门槛上,手指翻飞,竹篾在他手里听话得很。“这活儿做了四十年咯,”他头也不抬,“巷子东头吹来的风,配上这竹席,比空调舒服多了。”他说的东头,正是如皋泄火的小巷子那个方向,那里的穿堂风最有名。
再往里,李奶奶的酸梅汤摊子前总围着人。她那个锃亮的铜壶,据说是娘家陪嫁。“乌梅要选徽州的,冰糖得用老冰糖,”她一边舀汤一边说,“这大热天的,喝一碗,从喉咙舒服到胃里。”有人问她为啥不去街面开店,她笑:“这条如皋清凉小巷的风水养人,挪了地方就不是这个味儿了。”
巷子深处有口老井,井口被绳子磨出深深的凹痕。傍晚时分,常有人来打水冲凉。一桶井水泼在青石板上,“刺啦”一声,冒起细细的白烟,空气里顿时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夜晚的巷子别有滋味
天黑下来,巷子又不一样了。家家户户搬出小桌,在门口吃晚饭。谁家炒了辣椒,呛得隔壁直咳嗽;谁家炖了肉,香味能飘过半条巷。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打闹,老人的收音机里咿咿呀呀唱着戏。
夜深人静时,独自走在巷子里,脚步声格外清晰。月光把影子拉得老长,偶尔能听见哪家窗子里传出几句梦话。这时候的如皋泄火的小巷子,像一条安静的河,把白天的燥热都带走了。
巷子口的王叔说,他在这儿住了六十年。“现在年轻人都在楼房里装空调,其实啊,不如来巷子里坐坐。这风是活的,有草木味,有烟火气。”
是啊,在这些如皋清凉小巷里,时间好像走得特别慢。它不急着解决什么,只是静静地存在着,用最朴素的方式,给焦灼的生活一寸喘息的空间。也许所谓的“泄火”,不只是身体的凉爽,更是让心事也能找个通风的地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