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壁200米内找寻附近人约会,相近标题约会鹤壁近距离遇见身边人
这几天刷手机,总看到“鹤壁200米内找寻附近人约会”的广告。说实在的,第一次瞥见这行字,我心里还嘀咕:这不就是变着法儿搞陌生社交嘛?可偏偏就在上周,一个特偶然的机会,让我对这说法有了点新感受。
那天下午,我手机没电了,蹲在裕隆超市门口蹭充电宝。正等着呢,背后有人轻轻拍了我一下。一回头,竟是我高中同学小斌,就住隔壁小区,可我们愣是有叁四年没碰过面了。“你也来这儿买东西?”他笑着问我。你说巧不巧,两家直线距离绝对不超过两百米,可要不是这次偶遇,我们恐怕还在各自的圈子里打转。
距离近了,心反而远了?
这事儿让我琢磨了好久。现在大家动不动就喊“社交降级”,宁愿抱着手机刷同城动态,也不愿对门邻居打个招呼。鹤壁就这么大,从新区到老区,骑个电动车也就二十分钟。可偏偏是这物理上的近距离,反而让人忽略了身边活生生的人。你说,我们是不是都被“附近的人”这个功能给惯坏了?手指划拉两下就能看见一长串头像,可真要开口说句话,倒比登天还难。
后来我跟小斌约着吃了顿饭。涮着火锅,他跟我说了个挺有意思的事。他公司最近来了个实习生,就住他们小区对面那栋楼。两人在电梯里碰见过好几次,每次都只是点头笑笑。直到有回在单位团建,才发现彼此都有收集老电影的爱好。“现在想想真逗,”小斌夹了片毛肚,“要是早点打个招呼,说不定早成哥们儿了。”
这种“约会鹤壁近距离遇见身边人”的经历,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大院里长大的日子。那会儿谁家包了饺子,整个楼道都能闻着香;孩子们在院子里疯跑,爸妈在楼下喊一嗓子就知道回家吃饭。现在住进了商品房,防盗门一关,各家过各的日子。有时候在电梯里碰到邻居牵着狗,想聊两句,话到嘴边又咽回去了——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其实在鹤壁这样的城市,生活圈真的不大。从新世纪广场到步行街,从湘江路到黎阳路,拐个弯可能就遇到熟人。但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好像都习惯了戴着口罩、戴着耳机,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有回我在迎宾书店挑书,听见两个学生在讨论余华的《活着》,说得特别投入。我其实特想插句话,可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默默走开了。
后来我试着做了个小改变。每天遛狗的时候,要是碰到面熟的邻居,就主动点点头;在小区菜鸟驿站取快递,也会跟经常碰面的宝妈聊两句天气。慢慢地,我发现其实很多人都愿意打开话匣子。上周还在楼下遇到个大爷,教我怎么挑本地当季的淇河鲫鱼,这可是础笔笔上搜不到的实用知识。
现在再看到“鹤壁200米内找寻附近人约会”这样的提示,我会心一笑。它提醒我的不是要去刻意寻找什么,而是珍惜已经在这座小城里、在我身边的缘分。也许下次在万达影城排队买爆米花时,我会对后面同样等待的人微笑;也许明天早上在华夏南路的早餐摊,我会和常碰面的上班族聊上几句。毕竟在这座城市里,每一次不经意的相遇,都可能让生活多一份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