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喝茶上课群,慈溪茶艺学习交流圈
这几天走在慈溪街头,总能闻到谁家窗台飘出的茉莉茶香,突然想起微信里那个“慈溪喝茶上课群,慈溪茶艺学习交流圈”还没点开看过。说来也挺有意思,现在大家忙着刷短视频,倒还有这么多人愿意静下心来摆弄茶具。
上周叁下班路过茶艺馆,隔着玻璃看见十几个人围坐长桌,有个穿棉麻衫的姑娘正在教温杯。手法轻柔得像在抚摸婴儿,蒸汽氤氲里每个人都探着身子,那种专注劲儿让人不忍心打扰。后来才晓得那就是喝茶上课群的线下活动。
从手机群聊到茶桌相聚
其实刚开始我也纳闷,这群人图什么呢?直到被邻居拉去参加了一次茶会。坐在我旁边的大姐是开服装店的,她说每天应付客人累得嗓子冒烟,现在学会了用白茶润喉。对面戴眼镜的小伙刚工作两年,说泡茶时必须关掉手机,反而能想通不少工作难题。
茶艺师小林是群里的红人,她演示注水动作时总爱说:“水流要像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有回新来的小伙急着冲泡,她把住对方手腕轻声提醒:“让茶叶在水里转个身再说。”满屋顿时笑开,那截差点被掐断的茶香又悠悠飘了起来。
最近群里在传授盖碗的使用诀窍。原来拿盖碗的姿势特别讲究,叁根手指要摆成“叁龙护鼎”的架势。试了几次总算明白,为什么以前总被烫着——拇指按的太死,热气找不到出口啊。
记得某次茶会尝到二十年老普洱,汤色红亮像琥珀。坐在角落的老先生突然开口:“这茶和我女儿同岁。”他每周都来,说等女儿留学回来要教她泡茶。那天我们谁都没多说话,就听着茶水从壶嘴落进杯子的声响,淅淅沥沥像春雨。
如今这个慈溪喝茶上课群已经发展到叁百多人。昨天看见群主发公告,说月底要办“月光茶会”,建议带自家最特别的茶杯。翻箱倒柜找出爷爷留下的青瓷杯,杯底还有道冰裂纹,突然期待起那晚的月色来。
茶凉了再续就是,就像这群人总能找到理由相聚。下周的茶艺课要学冷泡茶,邻居说正好解暑,我倒是惦记着茶点——上次的桂花糕,可是让半条街的邻居都闻香寻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