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恩平男人常逛的小巷
穿过恩平老城那条最热闹的商业街,拐进旁边一条不起眼的岔路,周遭的喧嚣仿佛瞬间被隔绝在外。这里的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是有些年头的骑楼,墙缝里还倔强地探出几丛绿意。要说这条小巷有什么特别,倒也说不上,可你要是下午叁四点钟来,总能碰上几个熟面孔。
巷子中段有家老式理发店,老师傅老陈在这干了快四十年。几张掉漆的铸铁理发椅,镜子边缘已经泛黄,可生意一直不错。住在西头的强叔每周三下午准时报到,用他的话说:“来这儿不单是为了剪头发,主要是能松快松快。” 老陈手里推子嗡嗡响着,耳朵也没闲着,听着客人们聊家常里短。
巷口那碗热腾腾的云吞面
再往前走几步,是张伯开的云吞面摊子。几张折叠桌,十几把塑料凳,一开就是二十年。傍晚时分,总能看见刚下班的老主顾往这儿一坐:“老规矩,一碗细蓉。” 张伯也不多话,点点头就开始忙活。这边锅里的骨头汤咕嘟咕嘟冒着热气,那边熟练地包着云吞,动作行云流水。
在附近工地做监理的阿明常来,他说别小看这碗面,吃惯了还真离不开。那些新开的茶餐厅环境是好,可总觉得少了点滋味。“大概缺的就是这份人情味吧。” 他吹开汤面的热气,慢慢说道。隔壁桌的老友们正在讨论今晚去谁家喝茶,声音时高时低,偶尔爆发出爽朗的笑声。
这条恩平男人常逛的小巷,白天和晚上是两副面孔。白天多是些退休的老人,晚上就成了上班族放松的地方。巷尾那家开了叁十多年的杂货铺,老板娘能叫出每个老主顾的名字,知道谁家孩子今年考大学,谁家老人最近身体不适。
五金店的老板下午总爱在店门口支个小桌,和隔壁修鞋的师傅下两盘象棋。路过的人有时会停下看会儿,忍不住支个招,马上就会被对方笑骂:“观棋不语真君子啊!” 这样的场景日复一日,成了巷子里最寻常的风景。
要说这条恩平男人最爱去的小巷子有什么魔力,大概就是它能让人卸下防备,做回最真实的自己。在这里,不用端着架子,不用想着明天的烦心事,可以安安静静地发会儿呆,或者和叁五好友说些有的没的。
老陈理发店的转椅还在吱呀作响,张伯的云吞依然皮薄馅大,杂货铺的灯光总是昏黄温暖。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编织成一张细密的网,网住了时光,也网住了每个走进这条巷子的人的心。巷子外的世界每天都在变,而这里,仿佛被时光温柔地遗忘了。
夜幕降临,巷子里陆续亮起灯火。叁叁两两的身影在巷子里穿梭,熟悉的招呼声此起彼伏。这条不起眼的小巷,承载着太多人的记忆和故事,它不张扬,不喧哗,只是静静地守候在那里,等待下一个推门而入的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