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休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介休学生500元通话叁小时
这事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家隔壁老张上初二的儿子小张,前两天揣着五百块钱跑去营业厅,非要办个叁小时通话套餐。营业员都听懵了,现在哪个孩子不是抱着手机刷视频打游戏,谁还专门花钱打电话啊?
小张挠着头解释的时候,脸涨得通红。原来他们班有个留守儿童小组,几个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最近学习小组里有个女孩总是不交作业,班主任找她谈话才知道,她妈妈在电子厂摔伤了胳膊,为了省医药费硬撑着不肯说。女孩哭着说已经叁个月没和妈妈通过视频,因为家里只有爷爷的老年机。
藏在电话里的牵挂
那天下午,小张翻出攒了两年的压岁钱,跑到营业厅问最长的通话套餐怎么办。柜台阿姨反复确认:"真要充五百块?够打七八个小时呢。"他攥着钞票的手心全是汗,"就先充叁小时的,剩下的...剩下的我下个月再来充。"
其实哪是什么通话套餐,他是偷偷给那女孩买了部智能手机。怕伤人家自尊,非要编出个"介休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的由头。现在那部手机成了小组的公共财产,每天晚上轮着给外地父母打视频。最先接到电话的女孩妈妈,在镜头里哭得说不出话,缠着绷带的手一直抖。
后来我问小张,五百块不是小数目,心疼不?这孩子搓着衣角嘟囔:"就是突然觉得...电话线那头拴着别人的整个春天。"
现在经过教室后窗,常能看见几个小脑袋凑在手机屏幕前,叽叽喳喳地抢着说话。有个男孩每次都要把成绩单举到镜头前,就为听他爸爸说句"我儿子真行"。还有个小姑娘总对着手机唱新学的歌,她说妈妈在服装厂踩缝纫机时,听着这个就不累了。
老张发现儿子最近零花钱要得少,还以为孩子懂事了。其实小张在偷偷收集同学们不用的旧手机,隔壁班老师听说后,竟然抱来整整一箱二手手机——都是毕业班学生留下的。现在他们正在策划"介休学生500元通话叁小时"计划,打算把修复好的手机借给更多需要的人。
你可能想象不到,在这个微信横行的时代,介休某间教室里,有群初中生正在重新发明"打电话"这件事。他们发现,有些哽咽需要真听见才踏实,有些笑容必须亲眼见到才放心。
昨天路过学校,正好看见小张在教那个女孩用手机发第一条语音消息。女孩对着话筒憋了半天,最后只轻轻说了句:"妈,今天我这下雨了,你那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