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学生叁小时通话花费五百元
这事儿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个绵阳初中生叁天前收到的话费账单上,赫然显示着五百元的通话费。孩子妈妈张女士在业主群里说起时,声音还带着颤:“我以为是系统故障,打印了详细清单才知道,那孩子和同学连续打了叁小时电话。”
清晨七点的居民楼里,油烟机的声音此起彼伏。张女士举着手机在楼道里边走边找信号,电话那头的客服确认了叁遍金额。“是不是被诈骗了?”隔壁买菜回来的奶奶停下脚步。张女士摇头,清单上明明白白写着同一个号码,从晚上八点打到十一点,通话时长一百八十分钟整。
那通电话里藏着什么
孩子叫小宇,穿着洗得发白的校服,在班主任办公室低着头。他说那天月考成绩出来了,数学又没及格。最好的朋友小昊在电话那头也考砸了,两人最初互相诉苦,后来不知怎么聊起《叁体》里的曲率引擎,聊到如果真能光速飞行,是不是就能逃离令人窒息的名次表。
电话线承载着少年人沉重的心事。小宇的妈妈总说“别浪费时间”,可这绵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里,有他们藏在课桌抽屉里的整个宇宙。小昊最近在收集昆虫标本,他说枯叶蝶的翅膀像被秋风吹皱的信纸;小宇则迷上了天文,说猎户座腰带的叁颗星星,像极了他们叁个总是一起逃课间操的死党。
第叁个孩子叫小雨,那天她没参与通话,但小宇和小昊在电话里反复提到她。她父母正在办离婚,已经半个月没来上学了。两个男孩在叁个小时的对话中,至少有四十分钟在商量怎么帮她——把课堂笔记整理好塞进她家门缝,还是每天轮流给她发冷笑话?
窗外夜色渐深,两个少年的声音从激昂到疲惫。小宇的充电宝提示电量不足时,他们刚约定好周末要去河边找那种能做口哨的柳树皮。挂断电话前,小昊突然说:“其实我知道五百块话费够买二十本《科幻世界》了。”小宇顿了顿:“但我妈永远不会明白,有些东西比钱重要。”
账单背后的故事
班主任李老师在班会课上展示了这张学生叁小时通话花费五百元的账单截图。教室里先是哄笑,随后陷入沉默。她没批评小宇,反而讲了自家女儿的事——去年为了买偶像演唱会门票,女儿偷偷攒了半年早餐钱。
“我们总觉得孩子不懂事。”李老师转动着粉笔,“可他们愿意为之付出代价的东西,往往是我们成年人看不见的。”教导主任原本要求小宇在升旗仪式上做检讨,李老师据理力争:“如果连倾听朋友心事都要被惩罚,那我们教育的到底是什么?”
教师办公室的咖啡机咕噜作响。几个老师聊起自己少年时,也曾为某些现在想来“毫无意义”的事一掷千金。物理老师说高中时用半个月生活费买了二手天文望远镜,就为了看清土星环;语文老师记得曾花光压岁钱,坐二十小时硬座去见笔友。
那张薄薄的话费清单,在传阅过程中被捏出了褶皱。老师们发现,通话时长记录显示,最后半小时两人几乎没说话,偶尔能听见翻书页和写字的沙沙声。他们只是开着免提,各自写作业,像在教室同桌时那样。
小宇的妈妈最终没有缴纳这笔话费。她带着小宇去了营业厅,工作人员听完整件事,破例为他们申请了话费减免。作为交换条件,小宇要在下个月社区活动中,分享“如何合理使用通讯工具”。他准备的演讲稿最后一行写着:“也许我们需要的不是更短的通话,而是更多愿意听我们说完的人。”
深秋的梧桐叶飘进教室窗户时,那部惹祸的手机躺在讲台上。屏幕忽然亮起,是小昊发来的信息:“今天放学后,我们去帮小雨补课吧?”小宇低头打字,嘴角有浅浅的笑意。窗外,叁个初中生终于又并肩走在林荫道上,树影在他们肩头跳跃,像另一种形态的绵阳初中生500元3小时电话,无声却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