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哪里有100块的巷子,来宾哪里有百元小巷
巷子里的百元故事
前几天和老张喝茶,他突然凑过来压低声音:"你说,现在来宾哪里有100块的巷子啊?"我端着茶杯的手停在半空,这个问题还真把人问住了。
记得零几年那会儿,老街后身确实有那么几条巷子。傍晚时分,支个叁轮车卖云吞的,摆几张塑料凳做麻辣串的,烟火气十足。那时候一百块钱能叫上叁两个小菜,再来瓶本地米酒,最后还能找零坐叁轮回家。现在想想,那种热腾腾的场面好像越来越远了。
我特意骑车在城里转了两天。建设路那片老城区改造得认不出来了,原来挤满小吃摊的巷口现在划了停车位。有个修鞋的老师傅在树荫下摆摊,我蹲在旁边和他聊起来。他说以前这条巷子晚上可热闹了,炒粉的、烤串的、卖糖水的,现在都搬进店面了。"你要找那种百来块钱能吃舒服的地方,得往铁路小区后面绕绕。"
顺着老师傅指的路,还真在农机厂旧宿舍区旁边发现了个有意思的地方。巷子不宽,但傍晚五点多就开始摆出小桌椅。有个大姐的酸野摊特别受欢迎,玻璃柜里泡着木瓜、芒果,旁边纸板上写着"十元叁样"。往深处走,卖烫粉的夫妇忙得额头冒汗,五块钱一碗的素粉,加个卤蛋也才七块。几个工地打扮的师傅坐在矮凳上吃得呼啦啦响,看着就香。
其实要说来宾哪里有百元小巷,现在更像是种生活智慧。新建路菜市场二楼就有几家熟食档,二十块的烧鸭饭给得满满当当。城南新区那些亮堂的商场里,反而难找到这种实在价。有时候不是钱的问题,是那种坐在巷子里边吃边和老板闲聊的自在,多少钱都换不来。
我发现个规律,学校周边总藏着些实惠小店。比如民族高中对面那条小街,放学时段特别热闹。五块钱的卷粉,叁块钱的豆腐花,孩子们用零花钱就能解决一顿。还有老汽车站后面的夜市,虽然环境简单,但十来块钱的炒田螺够两个人嗦半天。这些地方不像网红店要排队,味道却格外地道。
现在很多人习惯用手机找餐厅,反而把这些巷子里的味道错过了。上周带外地朋友去叁小旁边吃烤猪眼,他一开始还犹豫,尝过之后直说开眼界。这种藏在市井里的惊喜,可不是点评软件能轻易推荐的。有时候觉得,城市发展越快,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小巷就越值得珍惜。
转过街角看见个奶奶在卖艾粑粑,蒸汽腾腾的推车前围着几个放学的小孩。两块五一个,糯米饭包着花生馅儿。我买了两个站在路边吃,甜丝丝的味道让我想起小时候等在校门口的场景。或许我们要找的不只是百元消费的巷子,更是这种让人心里踏实的热闹劲儿。
夜幕降临,灯光次第亮起。那些亮着"欢迎光临"灯箱的餐馆固然气派,但巷子里摇曳的灯泡下,围着塑料桌聊天吃饭的人们,脸上都带着松弛的笑容。这大概就是市井生活的魅力所在,不需要太多花费,就能找到简单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