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

发布时间:2025-11-02 03:16:47 来源:原创内容

这几天,朋友圈里有个话题挺热的——仁怀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我第一眼看到这个标题,心里咯噔一下:现在的中学生,都开始做这种“生意”了?

抱着好奇,我找了几位家长聊了聊。李姐的女儿刚上初二,她的话让我挺意外:“哪儿是什么生意呀!是孩子班里搞的互助活动。”原来,有些孩子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又不好意思总问老师,几个成绩好的同学就自发组织起来,每天晚上固定叁个小时,用电话帮同学讲解题目。

这50块钱背后的故事

张老师的解释更详细:“最初就是孩子们自发的。后来有个家长提议,适当收点费,这样辅导的同学会更认真,请教的同学也会更珍惜。”他们算了一笔账——50块钱,平均下来一小时不到17块,比市面上任何家教都便宜。更重要的是,同学之间讲题,没有代沟,方法更贴近孩子们的思路。

我特意问了一个参与辅导的初叁学生小王。“刚开始就是帮同桌讲讲题,后来问的人多了,我们就商量着固定时间。”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收点钱主要是让大家都认真对待,而且我用这些钱买了更多的辅导书。”

这种方式在学校里悄悄传开,现在每个年级都有这样的“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小团体。有个家长跟我说,她孩子以前不敢问老师问题,现在宁愿打电话问同学,“说同学讲得更明白”。

不过,这事儿也不是一帆风顺。刚开始有老师担心会影响学生学习,后来发现,反倒是辅导别人的那些孩子,为了能把题讲明白,自己学得更认真了。

我在想,这种仁怀初中生50元3小时电话的现象,是不是给我们提了个醒?有时候,最好的帮助可能就来自身边。同学之间那种默契和理解,是成年人很难替代的。

现在这个“学生50元通话叁小时”的做法还在继续,听说他们还在完善规则,比如限定每天辅导的时间,保证大家都有足够休息。有个孩子跟我说:“我们这不是为了赚钱,就是互相帮助,那点钱连零食都买不了多少。”这话听着挺实在的。

看着这些孩子们自己摸索出来的互助方式,我觉得挺有意思的。教育这件事,有时候真的需要跳出固定思维。谁说学习只能发生在课堂?谁说辅导一定要老师来做?这些仁怀的初中生们,用最朴实的方式,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视角。

或许,学习的真谛就在于这种互相启发、互相帮助的过程。50块钱在这里更像一个象征,代表着付出与回报的平衡,而不是单纯的金钱交易。这种发生在电话线两端的交流,正在悄悄改变着孩子们的学习方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