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品茶上课群辩辩,漳平茶道学习交流群号
最近总听茶友念叨,想找个能正经学漳平水仙的地方。说来也巧,上周我碰巧摸进了两个挺特别的群——漳平品茶上课群辩辩和漳平茶道学习交流群号,这一进去可算开了眼了。
先说说那个上课群吧。刚进去那会儿,我心想不就是个普通聊天群嘛。结果周二晚上八点,群里突然安静下来,一位自称陈老师的开了语音。那天他正讲到漳平水仙的焙火工艺,说着说着突然发上来叁段短视频:“你们注意看中足火的茶叶边缘,是不是带着蜻蜓翅似的金边?”我盯着手机愣了神,赶紧翻出自己囤的茶叶对比,还真发现之前以为烤过火的竟是中轻火工艺。
茶友们的实战场
转到茶道学习交流群号那边,氛围又不一样。前天深夜两点,有个叫“茶山客”的突然发了张照片:盖碗里泡着橙黄明亮的茶汤,底下还垫着墨绿油润的叶底。群里瞬间热闹起来,大家围着照片讨论这是不是核心产区的春茶。最后你猜怎么着?那位在漳平有茶园的林大姐直接开了视频连线,当场演示怎么从叶底的蛤蟆背判断山场。
我在两个群之间切换着学,慢慢摸出了门道。上课群像正经课堂,每周有老师系统讲解茶叶知识;交流群则像课后茶室,随时都能捧着茶杯进去坐坐。记得有次我按上课群教的方法闷泡了茶叶,结果满嘴涩味,转头在交流群抱怨。没过五分钟,好几位茶友轮流发语音指点,有人说我水温太高,有人提醒坐杯时间要缩短到五秒——这种随时有人搭把手的感觉,确实让人安心。
现在这两个群成了我手机里最舍不得退的。昨天试着按群里教的凤凰叁点头冲泡法待客,朋友们都说我泡的茶突然有了灵气。其实哪是什么灵气啊,不过是终于找对了学茶的门路。要是你也想在茶汤里喝出更丰富的滋味,或许该去这两个地方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