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学院后街现在热闹吗
路过学院旁边的奶茶店,正好遇见刚下课的小学妹。她咬着吸管含糊不清地问我:"学姐,听说后街最近开了家糖水铺,你知道还开着吗?"
这个问题让我愣了两秒。确实有好阵子没去后街逛了,上次去还是去年冬天,那时候不少店铺都贴着转让告示。说起来,莆田女子学院后街还可以玩吗?这个问题最近在朋友圈里也看到过几次。
记忆中的烟火气
记得刚入学那会儿,后街可是我们每天必逛的地方。傍晚时分,烧烤摊的孜然香味能飘到教学楼,文具店老板总会给熟客多塞两支笔,那家叫"转角"的奶茶店至今还存着我的积分卡。最让人怀念的是夏天晚上,叁五好友坐在路边摊,吃着四果汤聊着课堂趣事,那样的日子简单却充实。
不过去年开始,确实感觉后街冷清了些。常去的麻辣烫店换了招牌,最爱的那家章鱼小丸子也不知搬去了哪里。或许是因为外卖太方便,又或者是新城区的商圈分流了客人。
现在的后街模样
带着学妹的疑问,我特意在周五傍晚去了趟后街。出乎意料的是,这里比想象中热闹不少。新开的糖水铺确实还在营业,门口还排着叁五个人。旁边的炸鸡店飘着香味,几个学生正坐在露天座位上啃着鸡翅。
往里走发现,虽然有些老店不见了,但也多了不少新面孔。有家手工饰品店亮着暖黄色的灯,两个女生正在里面挑选发夹。原来卖文具的店面现在改成了自习茶室,透过玻璃窗能看到里面坐着看书的人。最让人惊喜的是巷子深处的花店还在,老板娘正在修剪新到的玫瑰。
路边卖鸡蛋灌饼的大叔认出了我,边翻动着饼皮边说:"现在周末人又多起来啦,好多毕业的学生都会特意回来看看。"
确实,学院后街现在热闹吗?我站在巷口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学生们挽着手在各个小店间穿梭,刚下班的白领在熟食摊前排队,这幅景象让人莫名安心。虽然店铺换了一批,但那种亲切的氛围还在。
转到后街另一端,发现这里悄悄开了两家网红店。门口装饰着绿植的那家咖啡店坐满了人,隔壁的烘焙坊飘出黄油香气。看来后街也在慢慢适应新的消费习惯,既保留了传统小吃,也加入了年轻人喜欢的新元素。
在糖水铺买了份芋圆,坐在店门口的长椅上慢慢吃着。斜对面那家十年老店的灯光依然温暖,卖关东煮的阿姨还是记得熟客的口味。这种变与不变的平衡,或许就是后街最迷人的地方。
天色渐暗,后街的灯笼一盏盏亮起。学生们的身影在灯光下拉长,笑声飘荡在渐暖的晚风里。这份独属于校园周边的鲜活气息,依然在这里稳稳地生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