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怎么找到做外援的学生,津如何联系学生外援
这事儿说来还挺有意思的。前两天和几个大学老师聊天,发现他们都在为同一件事发愁——想找些靠谱的学生外援,可就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你说现在高校里人才济济,怎么找个合适的外援反而成了难题?
校园里的人脉网络
其实啊,要找学生外援,最好的办法就是从身边的关系网开始。我认识的一位教授就特别聪明,他每次需要学生外援时,都会先去问问自己带的研究生。“你们实验室那个大二的学弟,是不是挺擅长数据处理?”这样的问法既自然又有效。毕竟学长学姐最清楚自己学弟学妹的能力,这种推荐往往比盲目寻找靠谱得多。
还有个挺管用的办法,就是多参加校园里的学术活动。上周的创新创业大赛你去看了吗?那些在台上侃侃而谈的学生,可都是现成的人才库啊。我就见过有位老师在比赛现场直接和获奖学生交换联系方式,这招确实高明。
线上平台的新途径
现在不少高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实践平台,这些地方经常能看到学生在找项目。我最近就发现,很多学生在这些平台上留下了自己的特长和联系方式。比如说,有个学生明确写着“擅长笔测迟丑辞苍数据分析,参与过两个横向课题”,这样的信息对需要找外援的老师来说,简直就是明晃晃的提示。
不过要提醒的是,通过这些渠道联系学生外援时,得把工作内容和报酬说得明明白白。学生们最怕的就是含糊其辞的任务,他们更希望能清楚知道要做什么、能做多久、能获得什么。把这些问题都说透了,找到合适人选的概率就会大很多。
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个例子。某位老师需要找个能做社会调查的学生外援,他在学院群里发了则消息,把调研内容、时间安排和补助标准都写得清清楚楚。结果不到半天,就收到了五六个学生的自荐。你看,把条件说清楚有多重要。
靠谱比能力强更重要
找学生外援这事儿,我觉得靠谱比能力强更重要。去年有个项目,我们找了个能力特别突出的学生,可人家同时接了叁四个活儿,最后每个都完成得马马虎虎。后来我们学聪明了,现在更看重学生的责任心和时间管理能力。
怎么判断靠不靠谱呢?我有个小窍门:第一次合作时,可以先给个小任务试试水。这样既能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也能看出他的工作态度。要是合作愉快,再慢慢加大任务量也不迟。
对了,和学生外援沟通时也要注意方式。他们毕竟还在上学,课程压力不小。最好能提前商量好工作进度,避开考试周这样的特殊时期。将心比心,学生自然也愿意把工作做得更用心。
最近我还发现,有些老师会特意培养几个长期合作的学生外援。这样一来,双方都有了默契,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毕竟熟悉了工作风格后,很多事情都不用再从头磨合。
说到底啊,找学生外援这件事,关键是要建立稳定的联系渠道。不管是通过老师推荐,还是利用校园平台,或者是参加学生活动,每种方法都有它的用处。最重要的是要主动出击,毕竟优秀的学生资源,从来都是要靠主动去发现的。
其实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学校工科生多,有的学校文科见长。了解自己学校的学生特点,再结合具体需求去找外援,这事就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就是在合作中慢慢磨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