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图什学生品茶喝茶上课,学生饮茶课堂体验
阿图什学生品茶喝茶上课
上课铃响了,阿图什市第叁中学的教室里飘出淡淡的茶香。这不是什么课外活动课,就是普通的语文课。同学们从书包里拿出自己的小茶罐,教室里响起窸窸窣窣的泡茶声。老师站在讲台上,手里也捧着一个印着民族花纹的茶杯。
“今天我们读杜甫的《月夜》,大家先闻闻茶香,放松一下。”老师说着,轻轻吹开杯口的热气。坐在前排的古丽娜尔小心翼翼地往玻璃杯里放入几片玫瑰花茶,热水冲下去的瞬间,花瓣在水中舒展的样子让她看得入神。她说以前上课容易打瞌睡,现在每节课前泡茶成了她最期待的时刻。
这个变化要从上学期说起。学校调研发现,很多学生早上来不及吃早饭,第一节课就无精打采。有老师提议,不如把维吾尔族传统的待客之道——喝茶引入课堂?刚开始有人担心会影响学习,但试行一个月后,效果出乎意料。
现在每个班级都有专门的茶具柜,学生们可以自带茶叶。高二(5)班的艾尼瓦尔最喜欢和同学分享他家自制的药茶:“我奶奶在里面加了薄荷和丁香,喝起来特别提神。”他说自从开始上课喝茶,不仅能集中注意力,还学到了很多茶文化知识。
语文老师李娟发现,这个小小的改变让课堂氛围轻松了很多。“有时候讲解古诗词,我会让学生边品茶边体会诗的意境。比如读到‘寒夜客来茶当酒’,他们手中的茶就变得更有味道了。”她说,学生们的阅读理解能力确实有了提升,课堂讨论也更积极了。
不过,管理起来也要花心思。学校规定了具体的喝茶时间,一般在课前五分钟和课间,避免影响正常教学。还专门开设了讲座,教学生如何健康饮茶,比如不要太浓,不要太烫。
课间休息时,初叁(2)班的教室里最热闹。同学们叁个一群五个一伙,互相品尝各自带来的茶叶。麦尔旦今天泡的是红茶,阿依努尔则带来了奶奶特制的果茶。“尝尝我的!”“我的更好喝!”这样的交流成了校园里新的风景。
学生饮茶课堂体验不仅改变了学习状态,还悄悄影响着校园文化。上学期期末,学校举办了“茶与诗歌”创作比赛,收到了两百多件作品。获得一等奖的作文里写道:“茶叶在热水中慢慢展开,就像我们在这个课堂里慢慢成长。”
家长们的态度也从怀疑变成了支持。一位家长在家长会上说,孩子现在周末在家也会主动给家人泡茶,吃饭时还能说出不少茶叶的知识。这种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回归,让人感到欣慰。
当然,任何新做法都需要不断完善。学校正在考虑编写校本教材,把茶文化与传统礼仪、文学赏析等内容结合起来。老师们也在探索如何把喝茶与其他学科教学更自然地融合。
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教室,同学们正在安静地做习题,手边的茶杯飘着若有若无的热气。这样的画面,已经成为这所学校独特的日常。或许教育的真谛,就藏在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