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上课资源喝茶,登封学习资料品茶
最近常听朋友念叨登封上课资源喝茶的事儿,刚开始我还纳闷,上课和喝茶怎么能扯上关系?直到上周末路过嵩阳书院附近,看见几个学生模样的年轻人抱着笔记本电脑坐在茶室里,这才恍然大悟。
青石板路旁的茶室飘着茉莉花香,木桌角堆着几本考研笔记。穿格子衫的男生一边啜着铁观音,一边在平板电脑上划重点。邻桌扎马尾的姑娘正对着《武术理论基础》皱眉,手边的菊花茶已经续了第叁杯。茶室老板跟我说,这两年特别多年轻人爱来这儿看书,登封学习资料品茶渐渐成了新潮流。
当茶香遇见书香
说起来也挺有意思。登封这座小城藏着少林寺、嵩阳书院这些文化宝地,现在又冒出不少特色茶空间。老城区那家"嵩山茶叙"最有代表性——书架摆满武术典籍和教辅书,消费杯茶就能用整天的自习座位。老板是退休教师,总建议客人:"绿茶提神适合刷题,红茶暖胃读理论最舒服。"
我遇见过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小王,她每周固定来这儿叁天。"比图书馆自在,比家里有氛围。"她翻开标注得密密麻麻的讲义,"你看这页武术史笔记,就是喝着他们家的信阳毛尖整理的。"茶杯边缘还沾着些许茶渍,笔记本里夹着几片当书签用的银杏叶。
这种登封上课资源喝茶的模式挺讨年轻人喜欢。价格亲民不说,关键是那种不紧不慢的节奏。学累了看看窗外千年银杏,或者观摩隔壁桌的老先生打太极拳,忽然就理解了什么叫"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茶室逐渐变成特殊教室。上周二下午,我就碰见戴眼镜的赵老师在角落开小灶。叁个艺考生围着红木茶台,边品普洱边听他讲少林文化申遗的要点。紫砂壶嘴冒着袅袅白汽,学生手机里录着音,偶尔响起茶杯与盏托碰撞的清脆声。
更妙的是有些茶室会定期办分享会。上个月在"禅茶一味"听过少林俗家弟子讲武术保护,二十来人挤在阁楼里,捧着建盏听故事。讲到精彩处,主人适时添道新茶, knowledge就像茶香般在空气里流动交融。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么学习会不会分心。但常来的李同学有她的见解:"在登封这种地方,端着茶杯翻书反而更容易入境。想想古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考取功名的嘛!"她刚说完,手机震动收到新的复习资料,顺手给茶壶又添了热水。
暮色渐浓时,茶室陆续亮起暖黄灯笼。某个备考公务员的男孩合上申论真题集,小心把晒干的茶叶渣收进香囊。他说要带回郑州的合租房,"闻着登封的茶香,做题时能想起这里的踏实劲儿。"
柜台后的老板正在给新到的黄山毛峰贴标签,顺手把客人落下的英语单词本收进失物招领盒。窗外传来嵩阳书院紧闭木门的吱呀声,而茶室里,新一轮的夜读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