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小巷子里150的爱情,幽深里150元的情缘

发布时间:2025-11-04 08:36:57 来源:原创内容

那条青石板路

丽水小巷子里150的爱情,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第一次听说时也直摆手,这年头哪还有这种事儿?可老陈拉着我往巷子深处走,说非得让我亲眼瞧瞧。

巷子窄得只容两人并肩,墙角的青苔绿得发亮。老陈指着前面:“就那儿,阿婆的裁缝铺子。”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是个连招牌都没有的小门面,门口挂着几件改好的衣服。

阿婆正在给客人量尺寸,看见我们便点点头。等客人走了,她才从抽屉里拿出个小本子,翻开的那页上写着“修拉链:5元”。我愣住了,这价格放在现在简直像穿越了。

五十年的约定

“最开始是1974年。”阿婆说话慢悠悠的,“那会儿我刚嫁过来,在巷口摆了个缝纫摊。”她说那时候改条裤子收一毛五,现在物价涨了,她就按比例调价,但始终控制在150元以内。

我忍不住问:“那‘爱情’是怎么回事?”阿婆笑了,眼角的皱纹像绽开的花。她指着墙上发黄的照片,那是个穿着工装的男人。“我家那口子说的,做人要实在。他临走前跟我说,别涨价太狠,街坊邻居都不容易。”

原来这幽深里150元的情缘,说的是阿婆和她老伴的约定。五十年来,她守着这个小铺子,也守着这句承诺。

正说着,来了个中年妇女,说要改件旗袍。“这是我妈妈结婚时穿的,想改了给女儿当嫁妆。”阿婆接过衣服,轻轻抚过上面的刺绣,“这料子现在可难找了。”

我问改这件要多少钱,阿婆伸出叁个手指:“叁十。这是细活,但也不能贵了。”那妇女听了直说太便宜,非要加价,阿婆却执意不肯。

小巷深处的温度

在阿婆这里待久了,我发现来的人很少讨价还价。有个小伙子来改西装,说是要去见女朋友父母。阿婆一边缝一边念叨:“要好好对人家姑娘。”临走时还往他口袋里塞了块糖。

下午阳光斜照进巷子,把阿婆的白发染成金色。她跟我说起往事,那时她老伴还在,两人一个踩缝纫机,一个锁边,常常忙到深夜。“现在虽然就我一个人,但听着缝纫机的声音,就觉得他还在旁边。”

又来了个老顾客,说要给孙子改校服。阿婆戴上老花镜,仔细比划着尺寸:“孩子长个儿了,得留宽点儿,明年还能放出来继续穿。”这话让我想起我奶奶,也是这么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丽水小巷子里150的爱情,说到底不是钱的事。是阿婆用五十年的坚守,把对一个人的思念,变成了对整条巷子的温柔。那些改衣服的价钱,就像她说的,“够生活就行了”。

天色渐晚,阿婆开始收拾东西。她把每根针都别好,每卷线都理齐。这个动作她重复了半个世纪,从青丝到白发。我走出巷子时回头看了一眼,那盏昏黄的灯还亮着,温暖了整个小巷。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