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品茶上课,晋中茶艺学习体验
那是一个阳光正好的周六早晨,我推开了晋中老城区一家茶室的门。木质招牌上刻着“晋中品茶上课”几个字,门楣挂着的风铃叮当作响,像是在欢迎每一位前来寻茶的人。
茶室主人李老师穿着亚麻衬衫,正在整理茶席。见我们有些拘谨,他笑着递来温热的茶杯:“别把这儿当成教室,咱们就是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他随手点燃一支檀香,青烟袅袅升起,瞬间缓解了陌生感。
茶香里的慢时光
第一泡是本地特产绵山毛尖。李老师示范温杯时特意放慢动作:“看,手腕要这样放松,像握着只小鸟——太紧会伤着它,太松就飞走了。”这个比喻让我恍然大悟,原来泡茶最难得的是这份恰到好处的力道。
轮到自己动手时,我才发现看似简单的动作藏着这么多门道。水温总掌握不好,注水时手微微发抖。旁边的阿姨打趣道:“比我第一次强多啦,我那壶茶苦得能蘸馒头吃。”大家都笑起来,气氛顿时轻松不少。就在这样反复练习中,我慢慢体会到,晋中茶艺学习体验真正教的不是技巧,而是如何与茶对话。
李老师分享了个有趣的故事。去年有位总爱看手机的年轻人,总抱怨静不下心。有次他泡茶时手机突然没电,反而泡出了叁天来最满意的一壶。“不是手机打扰你,是你需要茶来找回专注。”这句话让我若有所思,低头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模式。
茶叶教会我们的事
中场休息时,我们品尝了老师珍藏的老白茶。茶汤橙黄透亮,带着淡淡的药香。聊起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李老师往紫砂壶里添着热水说:“茶叶从不着急。该闷泡时静静等待,该出汤时毫不犹豫。你们来参加晋中品茶上课,不妨也学学茶叶的节奏。”
确实,当我不再盯着时钟,反而发现时间变得充裕。观察茶叶在杯中舒展,像在看慢放的纪录片。第叁泡的绵山毛尖终于泡出了理想状态,茶香层次分明,入口甘润。这种亲手创造的美好,比任何外卖奶茶都让人满足。
茶席间认识了不少茶友。退休的王老师带着自己烧制的建盏来分享,开茶馆的赵姐正在研发晋中特色的药茶配方。大家因茶相聚,聊着各自的生活,仿佛认识了很久。
临走时,李老师送每人一小包茶叶:“回去要是泡不好也别着急,就像交朋友,总需要时间熟悉。”现在我每周都会留个下午给自己泡茶,那个充满茶香的空间,成了繁忙生活中特别的慰藉。也许这就是晋中茶艺学习体验最珍贵的礼物——它让我们在茶香中,找到了生活本该有的温度和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