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古纳学院外援女,额尔古纳学院女外援
额尔古纳河在夕阳下泛着金光,远处的白桦林沙沙作响。就在这片苍茫天地间,额尔古纳学院篮球场上的喝彩声震落了松枝上的积雪。
记得第一次见到她们时,整个校园都沸腾了。叁个穿着运动服的姑娘从大巴车上跳下来,马尾辫在风中划出利落的弧线。她们是来自城市的专业运动员,受邀成为额尔古纳学院的外援女队员。这事儿在当时可新鲜了,毕竟我们这儿连专业塑胶球场都没有,训练时还得小心躲开草甸里的土拨鼠洞。
草原上的篮球课
“手腕要这样发力,”扎着丸子头的陈教练正在给牧民的孩子们示范投篮,“就像甩鞭子那样。”她说的鞭子,是草原上人人都会用的套马杆。这个比喻让孩子们立刻懂了,下一个投出的球在空中划出漂亮的抛物线,稳稳落入篮筐。
说真的,这些额尔古纳学院女外援刚来时,大家都觉得她们待不久。没有健身房,没有淋浴间,连训练后想喝杯蛋白粉都得等每周叁的补给车。可她们居然适应得挺好,甚至学会了用草药泡脚缓解肌肉酸痛——这是当地一位老猎人教的土方子。
最让人意外的是,她们把城市里的训练方法和草原生活完美结合了起来。比如带着队员在清晨的雾气中跑步,美其名曰“吸收天地灵气”;或是把负重深蹲改成扛着羊草捆上下坡。这些看似土掉渣的方法,却真的让队员们的体能突飞猛进。
有时候训练累了,大家就躺在草地上看云。陈教练会说,城市里的天空被高楼切成了碎片,而这儿的天空完整得让人想落泪。她说这话时,眼里映着额尔古纳河的水光。
那场改变一切的比赛
赛季关键战前夜,暴风雪封了路。主力中墩巴特尔发着高烧,校医室的退烧药却用完了。所有人都觉得这次肯定要弃赛了,谁知天刚蒙蒙亮,陈教练和另外两个姑娘就不见了踪影。
他们居然是骑马去的叁十里外镇上买药!马蹄踏过齐膝的积雪,来回用了四个小时。当叁个雪人带着药出现在医务室门口时,巴特尔的母亲哭了,用蒙古语反复说着“我的孩子们”。
第二天的比赛,整个草原的人都来了。牧民们穿着节日盛装,老人们念着祈福的经文。当额尔古纳学院外援女带着队员们入场时,看台上响起了长调民歌,那是草原上最古老的加油方式。
比分交替上升,最后十秒还落后两分。就在所有人都以为要输的时候,陈教练叫了暂停。她在场边快速比划了几个手势,那是她们自创的暗号——用放羊时赶羊的动作改编的战术。
哨声响起,球传到了巴特尔手中。他想起昨天深夜,陈教练在病房里给他画的战术图,那上面还沾着雪水。起跳,出手,叁分球应声入网。整个球场安静了一秒,然后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颁奖仪式上,这些额尔古纳学院女外援却悄悄退到了人群后面。她们说,荣誉属于这片草原。那天傍晚,她们和队员们一起在河边点燃篝火,跳起了安代舞。火光映着一张张年轻的脸,分不清谁是本地人谁是外乡人。
如今走在校园里,还能看见她们留下的痕迹:那个用旧轮胎做的力量训练器,那面画满战术的黑板,还有篮球队每个队员手机里存着的训练视频。最重要的是,现在有更多女孩愿意走上球场了,她们说想成为像姐姐们那样的运动员。
河水依旧日夜不停地流向远方,就像时间从不停歇。但有些东西确实改变了——当篮球撞击地面的声音和马蹄声、风声、河流声混在一起,你突然明白,这片草原比想象中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