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相近的价位真情故事

发布时间:2025-11-03 17:56:42 来源:原创内容

站台边的约定

老张在滁州北站旁边开了十年小卖部,见过不少等车的人。那天下午,一个穿着洗得发白衬衫的小伙子,在柜台前搓着手犹豫半天,终于开口:“老板,最便宜的烟...有吗?”老张递过一包红梅,小伙子掏出叁张皱巴巴的百元钞,数出其中一张。找零时,老张看见他兜里露出半张照片,是个扎马尾的姑娘。

“等人?”老张随口问。小伙子点点头,眼神一直盯着进站口。他说姑娘从南京来看他,为了省叁十块钱车票,特意坐了慢车。两人是在厂里打工认识的,后来他回来照顾生病的母亲,姑娘留在南京。这次见面,是他攒了叁个月的钱——叁百块,打算带姑娘在滁州玩两天。

火车晚点了。小伙子就坐在花坛边上,一会儿看看表,一会儿整理衣领。老张给他倒了杯热水,他连忙起身接过,不小心带倒了墙边的啤酒箱。慌慌张张扶正时,老张看见他鞋底磨得都快透了。

叁百块的真心

姑娘出站时太阳已经西斜。没有电视里那种飞奔相拥,就是互相看着傻笑,手指悄悄勾在一起。“先吃饭。”小伙子提起姑娘简单的行李。他们走进车站对面的小面馆,两碗阳春面加了荷包蛋。姑娘把自己碗里的蛋夹给他,他又默默夹回去。

晚上他们就在车站广场散步,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小伙子从兜里掏出发卡,姑娘笑着让他帮自己戴上。后来老张才知道,那叁天他们去了琅琊山,门票是姑娘学生证买的半价;住在亲戚家空着的旧房子;最奢侈的开销是去电影院看了场早场电影。这大概就是滁州附近300块钱的爱情最真实的模样——钱要掰成叁瓣花,但笑容却一点不打折。

老张记得他们分别那天,姑娘在进站口突然跑回来,往小伙子手里塞了什么。等火车开走了,小伙子还站在原地,手里攥着叁百块钱。姑娘在钱里夹了张字条:“下次换我来找你,车票我已经买好了。”

这让我想起另一个相近的价位真情故事。菜市场卖豆腐的刘嫂,丈夫前年车祸走了,留下她和读高中的儿子。每天早上四点起床磨豆子,一块豆腐卖两块五,一天忙活下来也就挣个百来块。可每个月五号,她总会留出最好的豆干,等修鞋的陈师傅来买。陈师傅总是多付五毛,刘嫂总要追出去找零。有次陈师傅鞋摊的遮阳伞坏了,刘嫂让儿子连夜修好;陈师傅呢,会偷偷把刘嫂儿子破了的书包补得看不出痕迹。

叁百块能做什么?也许不够一顿大餐,不够一件新衣。但在这些相近的价位真情故事里,它可以是叁天的相聚,可以是无数个五毛钱攒起的牵挂。现在年轻人总说感情需要物质基础,这话没错,可有时候,真心比钱包更重。

后来车站改造,老张的小卖部拆了。经过时他总会想起那对年轻人。有次在菜市场碰见刘嫂,她摊位上摆着两双布鞋,说是陈师傅昨天落下的。“他呀,总是这么丢叁落四。”刘嫂说着,把鞋子往里挪了挪,怕被雨淋着。

生活继续向前,这样的故事还在滁州的大街小巷悄悄发生。在物价飞涨的今天,依然有人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着那份看似微不足道,却比金子还真的情意。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