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100元小胡同,莆田百元小巷寻访
说起莆田,很多人会想到医院和鞋子,但今天咱们聊点不一样的。那天下午闲着没事,我跟着本地朋友老陈钻进了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子。巷口电线杆上歪歪扭扭贴着"麻辣烫10元"的招牌,地上青石板磨得发亮,墙角还蹲着两只打盹的橘猫。
老陈边走边用本地话和摊主打招呼,转过身对我说:"这条莆田100元小胡同可有年头了,我小时候常来买麦芽糖。"他指了指前面冒着热气的铁锅,"喏,现在还能找到叁块钱的海蛎饼。"
巷子里的烟火气
越往深处走,生活气息越浓。有个大姐在自家门口支了个简易灶台,正煎着包着紫菜的面饼,香味飘得整条巷子都是。她说在这住了二十多年,儿子都上大学了。"现在年轻人喜欢逛商场,其实我们这莆田百元小巷寻访起来才有趣呢。"她顺手往我刚买的饼里多塞了块肉。
再往前是个老式剃头铺子,老师傅拿着推子正在给大爷理发。红色漆皮椅子都褪色了,镜子上贴着九十年代的挂历。理一次发才八块钱,这价格在别处真见不着了。老师傅说这条巷子租金便宜,做的基本都是老街坊生意。
走到巷子中段,忽然看见个有意思的摊位。竹架上挂满各种手工编的草帽,老板娘手上还在编着新的。"这是咱们莆田特有的蒲草。"她拿起一顶让我试戴,"结实着呢,下雨天都不变形。"我掏钱买了顶,才二十五块。
偶遇老手艺人
最让我惊喜的是巷尾的木雕作坊。老师傅正在雕刻妈祖像,木屑飞扬中,神像的眉眼渐渐清晰。他说这家店传了叁代,现在主要做小件工艺品。"买个平安符吧,五十块,保佑顺顺利利的。"他笑得眼睛眯成两条缝。
隔壁传来咚咚咚的敲打声,是个修鞋摊。摊主手上忙着给高跟鞋换鞋跟,嘴里还哼着莆仙戏。等着取鞋的阿姨和我搭话:"我在这修了十几年鞋,老师傅手艺好,收费也公道。"她指了指脚上的皮鞋,"这双在他这修了叁次,还跟新的一样。"
天色渐暗,巷子里亮起暖黄的灯光。我们走进一家卖泗粉的小店,墙上风扇吱呀吱呀转着。老板娘端上来热气腾腾的粉,汤头是用海鲜熬的,特别鲜美。十块钱一碗,量足得差点没吃完。
临走时又在巷口买了些本地龙眼,阿姨硬是往袋子里多抓了一把。"常来啊!"她的声音在巷子里回荡。我提着大包小包往外走,忽然觉得,这条看似普通的莆田100元小胡同,装着的其实是这座城市最真实的生活。
回头望去,巷子里星星点点的灯光,像撒了一把碎金子。老陈拍拍我肩膀:"下回带你去另一条巷子,那儿有家祖传的扁食店,汤头那才叫一绝。"我连忙点头,心里已经开始期待下一次的莆田百元小巷寻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