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学生品茶上课,泸州学子茶艺课堂体验

发布时间:2025-11-03 21:23:46 来源:原创内容

茶香萦绕的别样课堂

推开教室门,扑面而来的不是粉笔灰的味道,而是一缕清幽的茶香。几十个学生围坐在茶席前,手持白瓷盖碗,神情专注地温杯、投茶、注水。这不是某个茶艺馆的周末体验课,而是泸州某中学每周叁下午的常态。当不少学校还在为升学率争分夺秒时,这所学校却把茶台搬进了教室。

你可能要问,学生不忙着刷题,学这个有什么用?刚开始不少家长也这么想。但看着孩子能静心端坐半小时,小心翼翼地控制水温,专注地观察茶叶舒展,这种变化让人惊讶。有个男孩以前写作业总是坐不住,现在却能耐着性子练习“凤凰叁点头”,他妈妈说这学期语文作业的字迹都工整了不少。

茶艺课教的不只是泡茶手法。老师会带着学生辨认泸州本地特色的川红工夫,讲述茶马古道如何从云南延伸到泸州码头。孩子们的手指在茶具间流转,耳朵却听着明清时期茶叶如何顺着长江水运销往各地的故事。有次讲到宋代点茶,学生们试着用茶筅击拂,看着茶沫慢慢浮现,有个女生突然说:“这不就是古代的咖啡拉花嘛!”教室里顿时笑成一片。

最让人触动的是期末的户外茶会。学生在校园桂花树下铺开茶席,自己设计茶席布置,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茶点。那天刚好飘着细雨,他们手忙脚乱地撑伞保护茶具,又不忘给路过的老师奉上一杯热茶。雨水顺着伞骨滑落,茶烟袅袅升起,那个画面比任何演讲都更能说明这堂课的意义。

当然也有搞砸的时候。记得第一次实践课,有个小组把滚水直接冲进玻璃杯,茶叶瞬间被烫熟,苦涩味弥漫了整个教室。孩子们皱着眉头尝了自己泡的茶,这才明白老师为什么反复强调“春茶85度”的秘诀。这种通过失误获得的经验,比背诵十遍理论知识都来得深刻。

现在走过那间教室,常能看到课后还有学生留下来练习。他们不再满足于基本流程,开始研究不同水质对茶汤的影响,或是尝试用泸州特产的龙眼干搭配红茶。有次路过,听见两个学生在讨论:“你觉得我们毕业前,能不能复原出唐代的煎茶法?”另一个摆弄着茶则说:“先把你那个‘关公巡城’练稳当再说吧!”

茶艺课悄悄改变着校园的很多细节。课间追逐打闹的少了,相约去茶室品茗的多了;学生社团里出现了茶文化社;甚至食堂阿姨都发现,回收餐盘时被精心摆放的茶杯越来越多了。这些细小的变化,就像好的茶汤,入口不觉,回甘良久。

最近学校开放日,来参观的家长看到茶艺课堂都很惊讶。有位爸爸原本举着手机准备拍孩子做数学题,结果镜头里却是女儿行云流水地分茶。他愣了半天,最后悄悄问老师:“这培训班在哪报名?我们家长也想学。”

窗外又飘来熟悉的茶香,混合着少年们的笑语。那些在茶汤里浮沉的青春,正用另一种方式书写着成长的故事。或许有一天,这些孩子会忘记二次函数公式,但一定记得某个午后,他们如何泡出人生中第一杯刚刚好的茶。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