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票附近300块钱的爱情,北票叁百元的情感故事
车站旁的约定
北票的冬天总是来得特别早,傍晚五点多天就擦黑了。老汽车站对面那家小面馆里,李大海搓着手坐在靠窗的位置,眼睛时不时往门外瞟。他在等一个人,一个只在微信里聊过叁个礼拜的姑娘。
面馆老板把热气腾腾的刀削面端上来时,玻璃门上的风铃响了。穿米白色羽绒服的姑娘站在门口,围巾裹得严实,只露出双亮晶晶的眼睛。“你是...大海哥?”她声音轻轻的,带着点试探。李大海赶紧站起来,手忙脚乱地碰倒了桌上的醋瓶。
这就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后来小雅总爱笑话他当时的窘迫样儿,说那瓶醋差点洒在她新买的鞋上。李大海憨厚地挠头,他是在本地工厂开叉车的,叁十多岁还没成家。表姐把在小吃店打工的小雅微信推给他时,他对着手机琢磨了整晚才发出第一句“你好”。
叁百元的分量
第叁次见面,小雅重感冒还坚持上班。李大海下班后直奔她打工的小店,看见她鼻头通红还在擦桌子,转身就去药店买了感冒药和冰糖雪梨。那天他花了将近叁百块钱,对小雅来说这可是她大半个月的伙食费。她急得直跺脚:“你这人怎么乱花钱呀!”
其实这叁百块钱是李大海加班两个晚上的加班费。他没说破,只是把热乎乎的梨汤塞到她手里:“身子要紧。”小雅捧着保温桶,眼睛突然就湿了。在这座小城里,她从老家过来打工两年,第一次有人这样把她放在心上。
后来这成了他们之间的默契。每次见面花费都控制在叁百块左右——不是刻意计较,而是这份刚刚好的体贴。有时是去西山公园看野花,带着在家煮好的茶叶蛋和玉米;有时是看夜场电影,散场后蹲在路边分食烤红薯。他们在这段北票附近300块钱的爱情里,找到了最朴实的温暖。
有回路过金店,小雅多看了眼橱窗里的银项链。李大海暗地里攒了叁个月的零钱,终于在她生日那天把项链戴在了她脖子上。小雅又惊又喜,握着他的手发现他掌心都是搬运零件磨出的茧子。那天他们在江边走了很久,小雅把项链摘下来放回盒子:“等你娶我的时候再给我戴上。”
现在他们租住在铁路旁边的老小区,阳台正对着货运站的铁轨。夜深人静时能听见火车经过的轰隆声,小雅说那声音像远方的召唤。李大海正在考货车驾照,他想多挣点钱,等开春带小雅去她一直想看的洱海。虽然眼前的日子依然要精打细算,但这段北票叁百元的情感故事,正在缓缓铺展向更远的未来。